这是1942年的一天。 这是一次秘密的党小组会议。 这一年,马桂荣十七岁。这一年的秋天,她从田庄村嫁到了梅宅村。 三年后,她通过了党组织的考验、考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七十二年后,当我们来到梅宅村,走进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农家院 落,与马桂荣一起回忆她入党时的情形,记忆依然是那样得清晰,仿佛就发 生在昨天。除了听力有所减退之外,马桂荣眼神明亮,声音洪亮: “我 1945年入党,介绍人是老七区的区长,那一年我才二十,今年我几十二, 入党七十多年了。我是梅宅村第一个党员!” 1946年,马桂荣开始在梅宅村秘密发展党员,她巧妙利用自己的妇女 身份,一边走东家串西家,拉呱聊天,一边严格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甄 别身份,考察人选,秘密发展党员。她就像一粒火种,虽然微弱,仅仅是星 星之火,但是却执着、坚强,一点点蔓延,不停地燃烧,释放着光和热,像 磁石一样吸引着向往光明、追求光明的梅宅村进步群众。人选初步确定以 后,马桂荣以同娘家为名向组织汇报情况,一双小脚来同奔波在鲁北平原的 大地上。很快,上级批准了马桂荣的党员发展计划。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 下,梅宅村党支部成立了,马桂荣当选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马桂荣老人抬起双脚,不无自豪地对我说: “看!就是这双小脚,走了 不知道多少道呢!白天走,黑夜走,走着走着,就走到咱今天的新社会好时 候啦!” 马桂荣老人说,她年轻的时候,梅宅村属于老七区,面积很大,向北到 辛镇,向南到王连庄,向东到i岔,无论去哪里开会都是走着去、走着回。马桂荣老人不识字,每次去开会,上级布置T作,她就背下来,回到村里来 再传达会议精神,根据会议精神安排工作,谁该干啥就干啥。老人自豪地 说: “别看我是个妇女,我负责的那几年,梅宅村年年都是先进单位!” 马桂荣老人说,做群众工作得有窍门。比如,向群众宣传美好新生活的 顺口溜,将来的日子会是“点灯不使油,耕地不使牛。”群众就会问: “那 使啥啊?”然后她就趁机做思想动员,为群众描摹未来的美好生活,告诉大 家将来的日子会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让群众参加革命有奔头、有盼头。 马桂荣老人告诉我们,那个时候,村里的妇女很忙,支前任务很重。她 去区里开会,把支前任务领回来,经常是成车成车地拉回布料,村里的青年 妇女一人一份。一捆是十件,春天做单衣裳,秋后做棉衣裳。除了做衣裳, 还要纳鞋底,一个妇女十双鞋底,十天完成。也有很多妇女不愿意干活,她 就挨门挨户去动员,苦口婆心地劝她们: “我们不做衣服,前方的同志们怎 么打仗啊?只有前方的战士们打胜仗,咱们后方才会有好日子过!”马桂荣 把妇女组织起来,晚上在白己家里,一张桌子一盏油灯,妇女们围坐一圈, 说着话干着活,纳鞋底的纳鞋底,做衣服的做衣服。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 夜晚,一双又一双的鞋子,一件又一件的衣服,从梅宅村的妇女手中完T, 到了前线浴缸奋战的战士们的脚上、身上。 解放后,马桂荣的丈夫复员回到村里。这一年,梅宅村党支部换届。 “那一年,他就被选上了。梅宅村第一任书记是我,第二任书记是俺孩子他爹, 他走得早,不在了……”说完这句话,马桂荣老人看向窗外,陷入了沉默。她 的目光深邃、波澜不惊,她看到什么?又想起了什么?她不说,我也不问。 窗外蝉鸣阵阵,我就这样陪着老人,安享着午后的祥和与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