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慎修同志简介:

严慎修(1878~1945),字敬斋,河津上井村(今属万荣)人。清朝末年,严慎修由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转入政治经济科研究《政治经济学》。毕业回国后,考得政治举人。民国元年(1912)回晋南,正值杨彭龄、李岐山、温寿泉等人从太原南下,到河津扩军,在运城建立副都督府,他被聘为经济要员,兴办由晋南36县集资的兴业钱局,任他为总经理。不久,副都督府解散,旋即离职到太原任教。 严慎修在太原被誉为有学问的“洋举人”,山西大学校聘他为民法债权科教授。他研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创办《新社会报》,赞美辛亥革命,宣扬共和体制,深得阎锡山赏识。民国8年(1919)元旦,擢升为山西商业专门学校校长兼省议会副议长和省教育检察官。他每到学校检察,从不通知校方,先在教室外听讲课,才向校方提出意见。特别对于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的教职员工,当场给予批评,并指出其缺点或错误。因此,教育界对他深怀敬畏。严慎修曾同赵戴文结为洗心社知交,每星期应邀到社讲学,精辟典雅,颇博听众好评。他任商专校长期间,为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兢兢业业,为发展国民经济培养人才。后因聘用的一位教员,不受学生欢迎,群情起哄,大闹学潮,当局不予适当处理,他便离开学校。严慎修决心自费办学。旋即去晋祠纸坊村购买土地20余亩,先后设立志勤中学、志勤小学、志勤图书馆(志勤中学后改为志勤义务学校),为当地青少年大开就学之门。他还借助华洋义赈会的财力,办起农业信用合作社、医疗所、乡村自治建设研究会等,初步开辟了“十室之邑”的新村,也资助当地人民发展工业生产,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有知识会生产的人才。当时全省各县正刷新教育,裁汰老学究,志勤中学连年毕业的青年返乡,正赶上补充缺额的师资。山西当局对志勤中学却多方刁难,不予备案。民国16年(1927)南京政府成立,才取得备案资格。20年,严慎修在北方与梁漱溟、晏阳初等人筹办书店与学术研究会,推行他的“乡村自治建设运动”,分别在河北保定、山东邹平建立了平民教育会和乡村书店。民国25年(1936),他决计南下,去找乡谊孔祥熙求援,孔却怪嫌他不乘阎锡山倒台时抓权势。不得已,他转请中委姚大海帮忙。于是由严、姚及梁漱溟3人合股在上海法租界辣非德路(今复兴路)开设乡村书社。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返里, 意欲借晋南广袤地带,人地娴熟,在对敌斗争中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曾倡议召集乡里名流与学者,商讨组织抗敌武装,把西庙埝八村四社的赛会官款全部买了枪械,组织保卫联队。各村均指定专人负责,分别在本村成立自卫队。在一次总集合检阅中,八村联队在里望村与日军遭遇,发生战斗。当时有一股日伪军冲入上井村,严慎修守家不走,指斥闯入他家的汉奸为“可耻的民族败类!”并用日语叱骂日军。日伪军见此人精通日语,不敢加害,回禀驻河津县的日军小林司令。日军要他限期交出上井村枪支弹药,否则血洗全村。他匹马单骑赴县城见日军司令小林。小林无奈,遂以早稻田同学之谊,才未施暴行。 严慎修见农村苛捐杂税繁重,要求县政府和村公所合理开支,公布帐目。要求县财政局成立财务监理会,选举当地公正人士为常务理事、监事。他对地方的一系列义举,博得人民群众拥护。然而却招致当局权贵所忌恨。当新军二一二旅转移后,反动派在汾南气焰复炽,阎锡山所属河津县政府、公安局疯狂捕杀牺盟分子和共产党人,对他也几次寻衅,捏造假证,诬陷他与牺盟会“同谋作祟,捣乱地方财政,挑拨百姓和政府的关系。’’甚至派遣三十四军驻上井村威胁他,唆使村公所人员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他在恶势力迫害下,孤立无援,忧愤成疾,于民国30年(1941)患半身不遂。后长子夭折,次子远离,在绝望中,于34年日军投降前含恨而逝。 他早年的著作大多在抗战中被毁。今可考者有《通俗益幼识字歌》、《儿童识字养性歌》、《西方愿文解》、《百忍篇》、《十业善道经>、《地方自治要鉴》、《大乘金刚经论》、《国民经济学》、《处世格言》、《薛文清公文选》、《原人论》、《自治纲要》、《修身浅训》、(务本千家诗》、《醒世启孝图》等书目。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严慎修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