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大荒同志简介:

路大荒(1895~1972) 男,原名路鸿藻,曾用名路爱范,字笠生,号大荒山人、 大荒堂主人等。淄城镇菜园村人,是研究蒲松龄及其著作的专家。 路大荒16岁加入同盟会,投身于反袁护国军。他虽曾任过教员、警察、县民团副 团长、民众教育馆所属体育场场长等职,但却一直不间断地研究蒲松龄著作。1937年 冬,淄川沦陷,他离家出走,尚随身携带一部《聊斋文集》手稿。尔后,他辗转于北 京,定居于济南,尽管常处于生活窘迫的困境,但却锲而不舍地钻研学问,为专事蒲 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30年代初,路大荒即陆续在上海《申报》、《国闻周报》、天津《大公报》 等报刊上发表研究蒲松龄的文章,引起著名学者郑振铎、胡适等人的注意。1935年, 日本东京文求堂出版了他注释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1936年,在著名学者王献 唐的支持帮助下,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他搜集鉴定的蒲氏著作《聊斋全集》,系蒲氏 著作出版史上第一次规模大、内容多的版本,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济南解放后,他被吸收为华东军管会成员,曾先后任山东省图书馆整理委员会副 主任委员、副馆长、副研究员、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 山东省作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上海中华 书局出版了他毕生研究、整理蒲松龄著作的别集计123万余字的《蒲松龄集》。 路大荒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他与日本、欧洲的汉学家均有密切联系。 捷克斯若伐克布拉格东方研究所所长雅洛斯拉·普实克院士,是著名的汉学家,他的 论文《蒲松龄聊斋志异最初定稿时期的探讨》中所引证的材料百分之七十以上是路大 荒所著《蒲松龄年谱》中的。日本学者天野原之助的《清·蒲松龄〈农桑经〉考》一 书,就是以《蒲松龄集》为底本,以现存日本的三个抄本为主,进行校比写成的。以 上诸学者皆对路大荒在研究蒲学中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天野称他是“当今研究蒲氏 著作的第一位,应给予十二分的评价”。 1954年,路大荒受山东省政府委托与其他学者一起来淄博调查,并在当地政府的 支持下,修复蒲松龄故居,成立蒲松龄故居委员会,他任委员。在长期的实践中,他 积累了丰富的文物鉴定知识,且精通版本学、目录学及古籍学的鉴定,为保护山东省 的文物、古籍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亦非常注重对山东地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写了《齐国长城考察报告》等数篇有价值的文章。195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 与人合著的《刘德培》一书,热情歌颂了清朝同治年间淄川农民起义领袖刘德培反对 清王朝统治的英雄业绩。 “文化大革命”中,路大荒遭受迫害而故世。1980年9月2日,山东省文化局在济 南英雄山革命公墓召开追悼会,为路大荒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并肯定了他的工作 成绩,给予应有的评价。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路大荒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