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贤春记忆最深的三件事 周贤春,1928年1月生于东里镇香磨村,回忆风雨岁月,他对解放战争时 期有三件事记忆最深刻。 一、火线入党 1947年春节后,园里蒜苗有一柞高的时候,一天早晨,村指导员张士福到 我家对我和父母说根据上级安排,这次村里有周贤春、张士刘、魏启祥出担架佚, 时间六个月,到沂南县的依汶庄接待站报到。第二天一早,我从家里卷上平时 铺的棉条背在身上,约上他两个,走泉庄、崔家峪,再一路向南,当天下午赶 到依汶庄接待站。接待站的同志发给我们每人一身灰布军装,军装除了没领章外, 样式与部队军装一个样;随后,把我们分配给特纵×炮兵团。 在依汶,我们跟随炮兵团住了两天,首长给我们讲话: “我们这次打的是 国民党在美国集过训的王牌军,师长张灵甫……”。 两天后,炮兵团出发,每尊炮用三匹马拉着,鱼贯而行,绕过孟良崮,来 到西北侧孙家峪子阵地,阻击从新泰方向过来的国民党援军。 来到孙家峪子阵地,每尊炮周边挖数个掩坑,到打炮时,我们就蹲在掩坑内, 不准外出,渴了,炮兵为我们送水。阵地上供给困难,部队官兵和我们顿顿煮 地瓜干子吃,有时连柴都找不到。 战斗打响,我野炮指挥官一手拿指挥刀、一手拿匣子枪,高喊:“步步增高! (一炮比一炮高的意思)”一时,野炮、过山炮万炮齐发。 不多时,山上转来一抬穿国民党军制服、血头血脸的军官伤员,后边跟着 我们的一名女卫生员,一名背冲锋枪的警卫员。我和另外一个抬担架的迅速接 过伤员,冒着炮火,向山下设在孙家峪子村的野战医院转运;一路上,卫生员 不断地向他问话,还不断地给他擦去脸上流淌的血迹;伤员只嗨吆,不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