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信涛同志简介:

黄信涛(1917-1969),山东省郓城县黄楼村人。是建始县解放后的首任县长。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年仅20岁的黄信涛,正在荷泽地区师范就读,激于抗日义愤,毅然弃学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率先在同学中组织抗日救亡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任郓城县根据地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49年随军南下担任工作队副队长,从中原桐柏地区出发,11月初到达恩施地区。1949年11月5日建始解放,黄首任县长,主持新政,百废待举。首先接收与建立县、区两级政权,为支援解放大西南,成立各级支前委员会,组织人力物力,支援过境部队。先后组织完成两次较大的支前任务:一在茅田区动员1200人,派区干部率领,从茅田运送军用物资至恩施;二在三里区动员800人,由区干部带到巴东野三关将十万双军鞋运交恩施军分区。当时干部少、任务多,黄按照党的新区政策,布置各区教育和启发原乡保人员立功赎罪,向地主、富农筹借军粮30多万公斤,结抵秋征任务,凡过境解放军借粮出的条据也一律结算秋征,取信于民,按时完成支前任务。1950年春,黄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召开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布置减租减息,生产渡荒等工作。会后由点到面地发动群众,废除保甲制度,建立乡、村人民政权,并成立人民法院,恢复与发展中小学教育,建立新华书店和文化馆,以及组织恢复工商业,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使经济工作迅速出现新秩序。是年冬,开展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运动,取缔反动会道门,人民政权在短期内得到巩固。是年秋,广润河水冲垮北岸河堤,危及县城安全.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复河堤,采取以工代赈等措施,调集民工施工。黄指派李启龙负责。在次年洪水前完成两岸2200米的防洪堤,确保县城不再遭洪灾。1951年冬,黄带领土改工作队员30多人进入红石区秋桂塘村,开展土改试点工作。为搞好以点带面,指导全区的土改运动,他将工作队包组驻户,坚持与贫雇农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带头深入了解情况,白天参加劳动,晚上走村串户,发动群众。一次,贫农毛其寿请吃蒿子饭,他高兴入座。饭间,毛的母亲说:“我活了60多岁,未见过县长到穷人家吃蒿子饭,真是新旧社会两个天。”黄信涛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永远和人民打成一片,先苦后甜,甜从苦中来,今后大家都会过上好日子的。”黄严格执行党的政策。秋桂村的骨外科女医生黄德玉,内科中医吴贡三,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医术很高。为保护中医,他与工作组长商定,由工作组介绍黄、吴2人参加卫生协会,调动他俩为人民防病治病的积极性。秋桂村土改进入划阶级成分没收财产阶段,他亲自主持召开不同类型的会议,听取发言,认真分析,强调做到:不错划、不漏划、不错没收,统一认识,三榜定案。全村225户中,划地主成分11户。在分配土改果实过程中,依靠贫协组织,走群众路线,协调不同意见,然后进行分配。黄尊重知识分子,重视教育工作。1950年初,原城关实验中心小学,因教师离岗而迟迟未开学。他得知后,邀见校长座谈,该校便动员了24名老师回校复课。当时全县复课最大的困难是教师缺乏,他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措施,付诸实施。茅田区天生乡发现3个农村知识青年,便即同意吸收为教师,天生小学及时恢复上课。1951年,县人民政府从农村动员一批初中青年学生参加教师培训班,分配79人从事教育工作。1952年春,又起用45名知识分子参加教师队伍,并年年举办暑期讲习班,培训教师,提高教师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黄注意执行党的统战政策。他到花坪检查工作时,关注孙中山的秘书朱和中的遗孀在减租退押后的生活情况,带随从到朱家看望。朱夫人很受感动,当即献出珍贵文物3件。黄派秘书把文物转交给文化馆收藏。1953年7月,他奉调离建投入国家工业建设,分配到中南煤炭部任设计处长。次年6月,负责筹建中南区武汉市煤炭设计院,任党委书记兼院长,白手起家,十多年来,为中南区煤田开发和煤矿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粉碎“四人帮”后,经中央组织部和国家煤炭部为其平反昭雪。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黄信涛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