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培宗同志简介:

泰安军休所朱培宗。 在1953年朝鲜夏季对敌反击作战时,他和朱全有在同一个连队,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598团一营二连,朱全有在一排当战士,他在抢救班当战士,他们这次攻击的也都是敌115号高地。一排是突击排,他同另一名老卫生员赵克明同志都被分配到一排,负责当时战地的抢救工作。1953年7月13日晚9时,战斗打响了,开始战斗进展较顺利,伤亡较小,当进展到向敌人近距离进攻时,战斗突然残酷,伤亡陡然增加。此时,朱全有身负重伤倒在了血泊中,他的身体左侧被敌人的重机枪击中多处,朱培宗同老卫生员赵克明同志为他实施了战时包扎,此时的朱全有已失去知觉,感觉不到疼痛。为避免朱全有二次负伤,两人将朱全有转移到低洼的安全地带,随后跟着一线冲击部队继续冲击,直到全部攻占了敌阵地-115号高地。此次夏季对敌反击作战持续了14个昼夜,至1953年7月27日夜12时双方才停战。停战后,部队还在紧急备战,随时应对敌人的再次反攻。14个昼夜让所有的战士都很疲劳,那时候生和死都很简单,想的也很简单,每个人随时都可能倒下去。不久,部队开始换防,从前线撤回到后方休整,过了一段时间负伤的同志陆续伤愈归队,但是却没有朱全有的音信,当时朱培宗老人已调到连部当通讯员所以了解此事,于是连队向上级反映询问,后来得到答复,朱全有因伤势过重,在运往后方抢救的过程中转到九大站(系野战性的医院)牺牲了,作为烈士已向家属发出通知。 本以为此事已了,但1996年偶然的看到朱全有在县志失踪人员名单上,他心里感到十分难受,因为当时的“牺牲”和“失踪”是区别很大的两个概念,“失踪”含有多种的含义,这种身份的确认显然对朱全有这么勇敢的突击队员是十分不公的。 老人说:“当时动员参军的时候很明确,参加的就是志愿军,直接到朝鲜对敌作战,没有别的选择。”他在信中还这样写道:“我们穿上军装不久就入朝了,尽管当时我们的军事素质很差,但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对敌斗争的需要高于一切,我们只有边打边学,在战争中学习如何战斗。”这一批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紧密相连的,正是由于他们的勇敢作战、顽强拼搏,在敌我力量悬殊如此之大的战场上新中国才创造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胜利的伟大奇迹。同时这次战役还牺牲了许多与他风雨同行过的战友,但其他人都享有了烈士的待遇,唯独朱全有被列入“失踪 人员名单”中,他的家庭这么多年来是否享受到烈士家属应有的待遇?对他来说成了一件很重的心事。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他感 觉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和义务向政府提供真实情况,以告慰朱全有同志的英灵。 一封信可能很轻,但其间工整的字体,朴实的话语以及流露出的款款真情,足以清晰地折射出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对战友及其家属关心、关爱的虔诚的心。后来,即墨市政府给朱培宗老人回电话,当地政府已派专人到朱全有亲属家,按有关规定落实了朱全有烈士的有关事宜,老人也从此了结了一件重重的心事。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老人没上完完小就去参军了,出国前两个月的培训仅仅用了3颗子弹,扔了2枚手榴弹,部队步行15天才到达一线。到达战场后发现所有的武器都不一样:冲锋枪是铁把的、机关枪是转盘的、步骑枪是苏联的,还有爆破筒、打坦克的飞雷等都不一样,国内学的那些武器使用方法根本派不上用场,许多事情都得从头学起。由于敌人飞机的轰炸,白天躲在坑道里不能出去练习,晚上又看不清什么,只能等一些下雨天找地方练习,简单学一些瞄准和注意事项就自己练了,不少新兵到达前线的当天没再学什么,接到任务就上了战场,不久就牺牲在了战场上。 记得那次战斗中,敌人的重机枪使我军伤亡很大,连续几天的大雨,使炸药包受潮,靠上去了好几次都拉不着火。连长急了冲上前去,敌人这时扔出手榴弹,旁边的通讯员看到了,为保护连长扑了过去用身体遮住了连长,通 讯员两腿及腹部被严重炸伤壮烈牺牲了。后来一机班长王福堂跳上去死死抓住敌人的枪管,并将手榴弹扔进敌人的碉堡将敌人炸死,这才把敌火力点摧毁。 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当年参军时的事情,饱经沧桑的老人变的有些淡然。两个截然不同的年代将两种心情完全的划分开来,因为历史赋予这两个时期的责任是 完全不同的,在当时战争年代,所有有理想抱负的青年想的基本上都是如何更好的保家卫国、抵御外侵;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更多有志之士想的则是如何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使人民的生活变的更美好。 尽管老人退休多年了,但作为一个有着53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仍然时刻关注着国家发生的新闻与热点,随时关注党内提出的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加强党性修养,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他经常在阅览室坚持看报,晚上的新闻联播也是必看的;同时他还订阅了《中国剪报》等报纸,而且养成了坚持摘记主要内容的好习惯。经历过部队生涯后,老人似乎有着强烈的恋军情怀,, 虽然自己上了年纪不能继续为国家尽力,但他把部队学到和感受到的很多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儿孙,两个儿子都参过军,而且大儿子也参过战,就连女婿也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他们都继承了老人的务实精神,不断为祖国努力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谈到这点老人对自己的军人世家感到格外的自豪。 最美不过夕阳红,老人不仅有着健康的身体,还有着乐观的心态,他积极参与军休所举办的各项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并多次获奖;在与老伴金婚之日合拍了洋溢着幸福和温暖的金婚纪念照,对国家安排的晚年生活,朱培宗老人很满足、很感激。 老人见证着祖国发展的足迹一路走来,作为一名流淌着华夏民族血液的中华儿女,值此建国60周年,建军82周年的日子里,适逢全运盛会“国泰民安”之火在泰安采集,老人衷心的祝福祖国国泰恒昌,军队建设日新月异,全运盛会圆满成功!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朱培宗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