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阁,1928年12月出生 在河北省丰润县小茹庄(今唐 山市丰润区)。1946年8月入 伍,在冀东军区十五军分区59 团一营三连任文化教员,主要 负责组织连队的文娱活动,教 战士学习文化知识。1947年 10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在59团 司令部任见习作战参谋,1948 年初改编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 第四师,任师司令部作战科书 记、作战参谋。1949年1月改编为第四野战军45军158 师,在司令部任作战科参谋。1950年5月由广西宜山调往 广州市担任警备任务,1950年10月改编为中国人民公安 部队第十师。1950年12月调往北京公安第二师第四团五 中队任队员,担任缅甸驻中国大使馆的执勤任务,1951年 2月调作战股任参谋。1952年5月调军委公安部队司令部作战处任参谋,1954年任海巡处参谋。 当问到他从军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时,他提到两件事: 一是部队南下围剿国民党残部;一是部队整编。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部队在津西胜芳一带休 整,到1949年4月中旬开始南下,他所在的45军158师从 河北霸县胜芳镇出发向华南进发,当地群众纷纷夹道欢 送,整个欢送场面人欢马啸、红旗招展,部队官兵热血沸 腾,情绪高涨。途中,部队为了赶在黄河桃花汛期之前渡 过黄河,每天强行军四、五十公里。经临清进入山东境内, 山东群众欢迎部队的场面更加热烈,儿童、妇女纷纷组织 起来,在道路两旁摆上各种当地特产,就连小脚的妇女也 都扭着秧歌、唱着小曲欢迎部队的到来。他说虽然那时白 天行军、晚上办公,工作十分紧张,但受到群众的鼓舞,所 以情绪很高,一点也不觉得累。部队过黄河时,地方政府 为了支持南下部队,在黄河上早已架好浮桥,不但能过人 还能通车,黄河两岸的道路也修的很宽,能够八路纵队行 军。部队在寿张附近过的黄河,由商丘进入河南境内,部 队行军就轻松许多,每天行军三、四十公里。当部队经光 山、新蔡等县进入湖北境内时,武汉的敌人就逃跑了,部队 只好驻扎在武汉东边长江北岸的团风待命,整个南下的第 一阶段共经历了38天。 他说,到了第二阶段就困难多了,部队7月初从团风 渡江经鄂城、大冶、九宫山到达江西铜鼓、修水,那里当年 红军留下的“打土豪分田地”等标语还依稀可见,最终到达江西万载县株潭 镇休整。这一段 行军尤为艰苦,部 队不适应南方山 高、林密、水网地 带,再加上南方潮 湿炎热的天气,官 兵又长期吃不上 青菜,休息不好,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官兵都染上疾病,主要 是疟疾、痢疾等。炎热的气候也使许多官兵中暑,这一段 时期部队非战斗减员增多,有的连队甚至达到了百分之四 十左右,使部队战斗力下降,后来从北方运来大量物资,和 经过一个月的调整,部队元气才基本恢复。他提到,当时 遇到的还有一个巨大困难就是南北方方言差异巨大,语言 不通,给他们做参谋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休整过后部 队为了防止敌人再向南逃跑进行战略迂回,分三路向长沙 迂回。到了八月初,长沙的程潜(国民党湖南省主席)、陈 明仁(国民党某军军长)接受共产党的和平谈判条件,宣布 起义,南下取得了初步胜利。 9、10月份衡(阳)宝(庆)战役开始,为了围歼向南逃 跑的白崇禧部队,158师向赤壁岭追击,在兄弟部队的配合 下共歼敌一千余人。衡(阳)宝(庆)战役历时34天,共歼 灭国民党桂系主力第七军等部队47000余人。衡(阳).宝 (庆)战役结束后,1 58师进驻湖南邵阳,执行剿匪任务。在邵阳剿匪期间,于1 1月28日至12月8日,连续10天对 邵阳、隆回、新化、武冈四县境内国民党残军和贯匪发起 “会剿”,肃清四县境内敌匪。至1951年2月,基本肃清了 湘西南、桂西北的匪患,取得了南下的战略性胜利。在执 行剿匪任务过程中,当地群众积极主动的提供情报,为部 队当向导,为顺利完成剿匪任务给予了很大帮助。 他说,南下围剿这段时期是他这辈子都无法忘却的, 他和他的战友们为了国家解放艰苦奋斗,各地群众给部队 以强大的精神和物质支持,这才能保证南下的胜利。 马俊阁老人一生参加了许多战役、战斗。1958年公安 部队整编,领导机关撤销,他的工作开始频繁调动,这年2 月,马俊阁被下放到福建永安内卫二师五团七连任副连 长,同年5月调往浙江杭州团训练队当教员,10月调往山 东济南六团十连任连长。1958 年年底,改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山东省总队,1959年5月调总 队司令部警务科任参谋,1962 年任内卫科副科长,1964年任 科长。这次公安部队整编,变动 很大,官兵调动范围很广,有的 支援边疆,有的支援地方工农业 建设,中央对于这部分官兵的安 置工作要求很严,要求各级政府 扎实细致做好工作,落实到每个人。他说,那是真正考验党员干部的时候,所有人都践行 了自己对党的誓言,每个人都抱着一颗红心,不管多苦多 难,党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坚决服从党的安排,舍 小家顾大家,共产党员的这些精神值得当代所有党员学 习。当时已结婚生子,有了家庭责任的他,被组织派往湖 南,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夫妇俩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年 仅一岁的儿子送往河北老家。就在两人刚在湖南安定下 来没多久,2月份又接到上级指示调往福建永安下基层工 作,5月份又调往浙江杭州,这一段时间夫妇俩没有见过一 次面,妻子思念家乡、思念孩子但又为了不影响他工作,独 自一人将年迈的父亲和年幼的儿子接到湖南。当听说要 调往北方时,他的妻子又独自一人带着父亲、孩子将家搬 回北京。10月他调往山东后,才终于结束了一家人的分 离,最终在山东安了家。 采访过程中,他 说他这一辈子最要 感谢的就是妻子在 .那段困难时期对他 的理解和支持,一个 ;人默默的挑起了家 l庭的重担。也许正 l是他身后这个强大 !的精神后盾,才让他 安心为部队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我从马俊阁老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军人生涯中,领略 了作为军人、党员干部“服从”的意义。服从组织,一生听 从党的召唤,这是马老一代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