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间,锦屏山麓活跃着一支抗敌武装——锦屏武工队。这支人民武装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灵活机动地打击蒋匪军,为解放新海连地区作出贡献。 夜袭还乡团 1947年,蒋介石大举向我解放区进攻,我军主力实行战略撤退。这时,上级党决定在新海连地区建立一支地方武装,坚持敌后武装斗争,坚持敌后武装斗争。这支队伍只有100多人,由梁如仁、冒自强任大队长、副大队长。 当时,还乡团仗着国民党正规军的势力,气焰十分嚣张,他们不但大肆屠杀未撤走的村干部和我军家属,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而且到处造谣说“共产党土八路早被赶到大海里喂鱼了”。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群众的斗志,我武工队在游击队的配合下,一夜奔袭100多里,插入敌人的心脏末山。第二早四面开花,把敌人打垮赶跑。隔了一天,我们又配合王建平、宋继柳领导的滨海武工队,一举攻克了敌人的土围子戈沟冲,打死敌人20多个,活捉了30多人,迫使敌人逃向沙河、墩尚等大据点。这两仗使我们初步打开了局面,立住了脚跟。 巧扮“国军”歼顽敌 敌人越是遭到失败,就越加穷凶极恶。白塔埠、城后的还乡团大肆屠杀群众,有个武工队员一家5口人都被活埋。敌人还扬言恫吓说:“谁再向着武工队,逮到就活埋。”如果不把敌人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就不利于发动群众。为此,武工队决定收拾这股敌人,并研究了化装歼敌的计划。大队挑选了20多个武工队员扮成“国军”,由副大队长冒自强扮成敌连长,乘敌57师和28师调防之机,迂回70多里插到还乡团驻地城后。同时由大队长梁如仁带领队伍埋伏在蛮湾村,控制后路,打接应。当我们一行到了城后时,还乡团一见“国军”来了,就象见到了亲老子一样高兴,杀鸡宰羊表示欢迎。有的还乡团员还拉着“国军”去他们家看看被“土八路”贴过封条的门,咬牙切齿地要报仇。这时,武工队员们的心里早憋不住了。“连长”冒自强便下令还乡团武器集中,集合训话。我们便轻而会地缴了敌人的武器,这时敌人才如梦方醒,只乖乖地当了俘虏。接着,我们来到敌驻地营庄,又“演”了城后那样一场“戏”,缴了敌人的枪。当时,营庄还乡团还认为是“误会”,纷纷表示他们是“坚决反共的”,有的表功,有的诉苦;也有的妄图反抗,当场被我们击毙1人。除1人逃跑,其余33人都被我们生擒。我们趁蒜庄湖赶大集,一次将这批敌人枪毙了18名顽固分子。此后,还乡团一听到“武工队”三个字,便吓得两腿发抖。 “十七勇士”显神威 为了拔掉锦屏武工队这颗“眼中钉”,1948年初春的一天,新浦保安司令杨步仁亲率顽敌向我进攻。当时我班奉命前往察看敌情,遇到敌人前锋,我们一个冲锋,打死和活捉了十几个敌人。接着敌人后队人马赶到,组织反扑,我武工队配合东海爆炸队奋勇迎敌。战斗中,许士伦等17个队员被敌围追至李岭村一个炮楼上,他们从早上一直坚持到天黑,敌人组织的几十次冲锋都被他们打退。这一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敌人八十多名。敌人被迫撤回沙河。滨海军区为此授予许士伦等同志“十七勇士”的光荣称号,并在《鲁南大众》报上载文表彰。但是,杨步仁贼心不死,后来又趁我军捞杂菜生产自救之机,率敌偷袭。在混战中,杨匪的下巴骨被我武工队打掉,从此,杨步仁对我武工队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1948年,我军转入战略反攻,我们武工队又积极配合正规军烧炮楼,攻据点,解放了一个个村镇。 在那如火如茶的斗争岁月里,武工队的生活十分艰苦。吃的是糁子和花生壳做的煎饼以及野菜;穿的是冬天一套棉衣,夏天拆去棉花再当单衣,穿着草鞋的脚经常打泡;盖的是一斤重的小被子;住在屋里的机会很少,有时一夜要转移几次。虽然这样艰苦,但每个同志都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谁也不去想什么名利地位。正是凭着这种精神,我们这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越战越强,终于配合解放大军,解放了锦屏山,解放了新海连。锦屏武工队的光辉业绩将同锦屏山一样,青翠长存。 李传珍口述宋继奎整理。摘自《连云港报》第334期91981、7、28)自强回忆录 战斗在锦屏山麓选自《连云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