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风同志简介:

陈可风同志,女,江苏省丰县人,1924年9月出 生,194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0年4月离休,现为电焊条公司离休干部。 1941年春,我们一行五人由湖西分区抗日救国会妇救会组织 部长戴洪慈同志护送,通过鲁西南敌人据点的重重封锁,来到了 鲁西(后为冀鲁豫)抗日军政大学,这个学校可以说是当时鲁西的最高学府。 抗日军政大学,曾经吸引召唤着无数爱国有志的青年。当时 延安抗大总校和各根据地分校,曾先后一批批聚集了祖国四面八 方的青年,有从敌占区、繁华大城市北京、上海来的大学生,有 来自华北农村一字不识的广大青年,还有从战火纷飞的抗日前线 归来的干部战士。正如抗大校歌中唱到的“黄河之滨,集合了一 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他(她)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 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 族,消灭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这一伟大事业,来到这里寻求 学习抗日救国的真理。 鲁西抗大师生员工每一期有千余人,学校有较健全的组织机 构,完善的规章制度,设教育、政治、行政管理、卫生等部门, 还有一个朱德青年队,校直机关下设军事、政治、青年、民运等 几个队,各队学生人数不等,除民运队外,其他几个队配有枪支 弹药,为学校自己的武装。我回忆当时负责学校全面领导的是朱 子奇,教育长姓孙。 抗大没有固定校址,经常在鄄城、寿张、阳谷、东阿、范县 等地区驻扎,而且不能在一个地方久驻,三五天、十几天、最多 半个月,为寻找一个较安定的学习环境经常转移,常常是几十里 路夜行军与敌人周旋。 战争环境十分残酷,学校没有安定的环境,加上经费困难, 没有条件搞教学设施,要克服重重困难,还要完成学习任务。没 有教室,在农民的打谷场上课,背包当凳子席地而坐,两条腿就 是课桌,学习条件十分艰苦,困难可想而知。尽管如此,学员们热情洋溢,并常以游击队之歌“在密密的树林里,有我们无数的 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来激励大 家。 学员们如饥似渴的学习,不到一年时 间就学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中国革命近代史》,毛泽东著作《论持 久战>、 《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著作 《论共产党员修养>和军事理论课程、游 击战争的战略战术。这些学习大大提高了 学员的思想理论认识水平以及对当时革命 任务和形势的认识,增强了革命的信念。学员的文化程度不一 样,政治教员宫振民、军事教员冯老师,讲课时结合实际,尽量 在语言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理论上讲解透彻,让学员在课堂 上领会精神,做好课外讨论与辅导,学员们互教互帮,直到消 化、领会所学课程内容为止。通过学员们刻苦的学习,最终顺利 完成了学习任务,我们学到了知识,武装了头脑,也学会了工作 的本领。 在学校经常转移的情况下,除紧张的学习任务外,朱德青年 队的干部还组织开展多种文化体育活动,经常到各队组织指导, 如歌咏队、戏剧组定期演出。组织各队之间联谊,友谊比赛,开 运动会,打篮球、排球、棒球、田径等活动。这些运动都与军事 训练结合进行,气氛非常活跃。抗大不仅是一个学习的革命大学 校,更是一个革命大家庭,学员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在这 个革命大熔炉里得到锻炼。在那战争的年代,抗大源源不断地向八路军、抗日政府、抗日救亡群众团体输送干部,增添了新鲜血 液。 1942年春,为进行反扫荡,民运队未毕业,提前分配工作离 校了,宫老师告诉大家,别忘了“我是抗大学员”。的确,抗大 学习虽时间短暂,但我们学会了怎样做革命工作,这段经历让我 终生受益,在以后的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 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工作顺利还是处于逆境,我都无怨无悔、 坦然面对,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陈可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