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秉玉,字昆山,回族,山东省信阳人,生于1872年,少年家贫,随他人来经棚谋生,初为役夫,后夏秋之季割青草出卖,冬开设草棚子卖干草。回绅李元荣见其少年老成,资助他与人合做小生意,不数年竞有发迹,于经棚东街自己开设一处经营粮米、糕点、皮毛商号——裕兴栈,苦心经营20余年。清末,除经棚外,在多伦、林西、贝子庙(今锡林浩特)、库伦(今乌兰巴托)等地设有分号,张家口、北京、天津设常驻办事处,成为经棚巨贾。 马秉玉深受伊斯兰教“济贫怜孤”教意的影响,1910年在栈西开办舍粥厂,日舍一餐,就食者,少则百人,多则500人,历时28年不辍。马秉玉对清真寺及地方公益事业,亦率先解囊,尤其每到腊尽,贫困外地人难以归家者,他都给以资助,使之回家团聚;对鳏寡孤独亦常周济柴米;对本民族死亡无力发丧者,济以裹尸白布善其后事。为此,1925年及1926年经棚县知事阚暄、王枢具文报热河省及民国政府内务部,对其进行褒奖。1930年,国民政府行政院指令热河省政府给马秉玉颁“乐善不倦”褒匾,并举行了隆重的赠匾仪式。经棚完小校长崔坤编写一首“乐善不倦’’歌,带领学生颂唱。 在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马秉玉裕兴栈在库伦的分号,依其商业驼队这个特殊的交通运输形式,曾掩护过德勒格尔、朋斯克、特木尔巴根、乌勒吉敖喜尔等许多革命同志往来于乌兰巴托与内蒙古之间。1932年5月,乌勒吉敖喜尔、哈丰阿、齐国栋三人从开鲁到经棚看望内人党中央秘书长白永伦,并检查内人党工作时,曾在裕兴栈召开秘密会议。 1940年(伪满康德七年),马秉玉病逝于经棚,回、蒙、汉各族各界近三千人为其送行,葬于经棚后山回民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