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钺同志简介:

尚钺(1902 - 1982),原名尚宗武,字健庵,化名谢潘、谢仲伍、丁祥生、聂树先。河南省罗山县人,地主家庭出身。中国共产党党员。 光绪三十四年(1908)进私塾读书。1917年到开封二中读书。1919年暑假期间,回到家乡罗山县城,组织进步的“青年学社”。本着“读书救国、唤醒民众”的宗旨,创办《三日报》,开辟《照妖镜》专栏,经常刊登揭露本县豪绅丑恶行为的文章,矛头直指反动势力,产生很大的影响。 1921年,他考进北京大学英国文学系。听过李大钊、鲁迅的讲授。1926年3月18日,在冲击段祺瑞政府的学生运动中,勇敢地参加和反动军警的搏 斗。这次事件后,回到家乡罗山县城,建立农民协会。说服红枪会会首文开洲反正,枪决河南省伪参议员、罗山县大劣绅方少尧。不久,接到李大钊的指示去上海,在泰东图书公司校订小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来到武汉,经郭沫若介绍,在北伐军总政治部担任编审科上尉科员。大革命失败后,由武汉来到开封。1927年9月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任省委机关刊物《猛攻》编委。11月,受命担任豫南特委宣传鼓动部部长,并担任豫南特委六大队工农革命军四支队的党代表。1928年春节,被国民党军队逮捕。他伯父尚衡浦想办法使他获释。1928年4月,在杭州再次被捕,关押在杭州陆军监狱。鲁迅多方设法营救,在党组织密切配合下,以“监外治疗”保释出狱。在杭州出狱后,北上哈尔滨。经楚图南介绍,到吉林市毓文中学,化名谢潘,字仲吾,一边教学,一边寻找党的组织。尚钺把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翻译成中文,写成讲义,在语文课上向同学们讲解。把李大钊、鲁迅、高尔基的被反动派禁止的文章当教材讲授。 他在毓文中学期间,结识二年乙班一位朝鲜学生金成柱(金成柱系金日成,1945年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首相)。与金成柱建立特殊的师生关系。不管是什么书,凡是金成柱要看的,随即让金成柱带走。凡是书架上没有,而又是金成柱指名要看的,会很快设法从别处去给金成柱弄来。在金成柱不断借阅的同时,提出一个特殊的要求,那就是还旧取新时必须先谈谈读后感,以此算作借书的“代价”。半年后,他离开毓文中学,到哈尔滨。后经柯仲平等同志介绍,到上海全国总工会任宣传部干事。不久,调到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采访部担任采访。接着,被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经审查,恢复党籍。其后,被任命为《红旗日报》采访部主任。1932年4月,党中央调他到满洲省委工作,任省委秘书长。在涉及对敌斗争的一些方针性问题上,旗帜鲜明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以后,被满洲省委错误地排斥在党外。为了向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申诉,前往苏联,但一直没有结果,后留在苏联红军第七军政治部第四科工作。1935年5月,返回国内,在哈尔滨、上海、北平等地寻找党的组织。1938年4月,到西安,在八路军办事处见到董必武同志。后到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工作,担任中校科长、图书资料室主任。有一天,组织上找他谈话,希望他攻读历史。他感到这是党对自己的希望。于是,开始跨人研究历史的门槛。1940年,担任云南大学历史系主任的楚图南介绍他去云大分校讲“中国历代文献”和“中国通史”两门课。 1945年10月,他恢复党组织生活。积极协助党中央派到云南做统战工作的华岗同志。在团结联系闻一多、吴晗等许多进步教授和民主人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共谈判破裂后,到达山东解放区,任山东大学教授。1948年7月,任华北大学二部史地系主任。 1949年,北平(今北京)和平解放,他随华北大学进入北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任中国历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北京市政协常委等职。1959年,在全国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斗争中,受到批判。“文化大革命”中,再一次受到批判。在同一天中,同时收到妻子自杀、长子被害的噩耗。家庭的不幸,身心的摧残,并没有摧垮他。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成立,任主任。他治学严谨,先后培养4批共80余名研究生。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一书,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解读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简明通史,被译成日、俄、法等几种外文本,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他留下的主要史学著作有《中国历史纲要》、《中国通史讲义》、《中国资本主义关系发生及演变的初步研究》、《中国原始社会问题的探索》及《尚钺史学论文选集》等。 198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尚钺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