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兴太(1900 - 1983),山东省东平县人。 1928年,因生活所迫,他随哥哥背井离乡“闯关东”来到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乡,落脚于曾受过清朝皇帝两次封赐的“鹿鞑官”赵允吉的“皇家鹿苑”,充当养鹿倌。 每到收茸的季节,赵允吉的大儿子赵振山不惜重金千方百计地从外地聘请掌握“炸茸技术”的人,以期提高鹿茸的产量和质量。赵振山派马兴太去侍 候从外地请来的炸茸师,并指点他留意学手艺。 他聪明伶俐,遇事爱琢磨,炸茸师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烧炸茸水时,有时炸茸师要热,有时又要温;炸茸时候,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有的先炸根部,有的先炸尖部。炸茸师似乎老在变换手法。他注意到炸茸师每天把要炸的茸都先看一遍,然后分别摆放好。他趁炸茸师出屋乘凉或解手的时候,拿起炸茸师傅分放的鹿茸仔细察看,发现了其中的门道。暗自记住炸茸师分别放茸的顺序,再注意看他炸茸时间和技法上的变化。几年过去后,初步掌握了炸茸的技术。 有一年夏天,将进入锯茸、炸茸的旺季,可是外请的炸茸师,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来。锯茸、炸茸的时间不等人。关键时刻,赵振山叫他炸一副茸试试。“偷艺”数年的马兴太,终于等到试探炸茸技艺、公开亮相的机会。他找来师弟梁久荣烧火炸茸。初次炸出的茸,在毛质、毛色、茸质等方面,都赶上了聘请炸茸师的标准。 他初次炸茸一举成功,信心大增。在炸制过程中,对“偷”学的炸茸技艺进行了反复的实验,炸茸技术日臻成熟j他努力实践,刻苦钻研,掌握炸、烘、晾等精湛技艺。炸制的鹿茸质量越来越好,在市场上颇受欢迎。随着岁月的推移,他所炸制的鹿茸不仅在国内市场颇负盛名,而且在国际市场也成为精品,被誉为“马记鹿茸”。 1947年,东丰县解放后,任国营鹿场鹿茸加工技术员、炸茸技术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曾以“马记鹿茸”为验收等级标准。其特点是:保形、保色、水头足,鹿茸解剖结构好,没有血线,外形美观大方。在天津、大连和长春等地召开的全国大型鹿茸展销会上,他被选为验茸评议组成员。 他虽身怀绝技,但不保守,悉以传人。炎夏正是炸茸旺季,他和工人食宿在一起,每天工作14小时左右,精心传艺。先后为北京、辽宁、新疆等地培训50余名炸茸技术人员。他还多次去外地介绍经验传授技术。 1956年,吉林省农业厅根据他养鹿经验和鹿茸加工技术,编写《养鹿学》一书。翌年,《人民画报》第11期编发了他在炸茸的照片,介绍他的养鹿炸茸技术。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在他工作的鹿场拍摄《饲养梅花鹿》科教片。曾被选为政协吉林省第二、三、四届委员,政协东丰县第一、二届委员会常委,东丰县第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东丰县科学技术学会委员。 1983年7月8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