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酷同志简介:

孙酷,原名孙在松,淄川城郊朱家庄(现松龄路街道朱家村)人,生于1911年。其父孙正德,字春亭;母亲高氏。为生活所迫,孙在松很小就随父亲贩运煤炭,补贴家用。苦难的岁月激起他忧国忧民的感情。1929年秋,西北军杨虎城的孙蔚如师驻扎博山。孙在松见该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遂报名参加。不久随部队进入西安,后因作战勇敢,被提升为营长。“西安事变”后西北军被国 民党改编,孙在松于1937年6月离开部队,回到家乡。 1937年底,日寇占领淄川,制造了一系列血案。孙在松告别家人,在赵家庄参加了孟金山(中共淄川县委第一任书记)领导的“十三人聚义”,投身抗日斗争。这支部队很快发展到200多人,被编为廖容标任司令员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第十四中队,李光祥任队长,孙在松担任第四分队长。为了更好地与敌伪斗争,他化名孙酷,带领部队在淄东坚持斗争。1938年夏,十四中队第二分队长孟昭铭(字新三)、十四中队五子炮队长王兴五(字徽元)在国民党顽固派分子韩剑东煽惑下叛投国民党冀鲁边区抗日游击总队第十七梯队,孙酷敏锐地识破了投机分子的分裂阴谋,组织大部分战士回归革命队伍。战士们赞扬孙酷是“铁了心的抗日派,十四中队的擎天柱”。 1939年夏,孙拮奉命铲除西河、矾场一带的伪军。当他获悉伪军头目正在矾场村一炮楼开会的情报后,便率部将炮楼团团围住。伪军头目拒不投降,并向外开枪射击。孙酩即带领战士冲到炮楼死角处与敌人激战。伪军见机枪扫射不着,便投弹轰炸。孙黼几次将敌人扔出来的手榴弹填进炮楼,激战中,他右手小指被一未扔脱手的手榴弹炸掉,仍忍痛继续战斗。最后将顽抗之敌全部逼上炮楼顶端,他大喊一声:“谁再反抗,就送他上西天!”一个熟悉孙拮的伪军头目说:“孙酷可不好惹!”连忙下令投降。同年秋,孙赫率部南下莱芜,在廖容标司令员指挥下参加了望沟、雪野、红沙口等多次战斗,连连克敌制胜,被提升为鲁中军区十二团二营营长。1943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已升任十二团参谋长的孙晶率领二营四连60余名战士,在淄川县大队一个班的配合下执行特殊战斗任务,夜宿八区常旺庄。由于汉奸韩栋发、韩陶发兄弟告密,日寇调集重兵将常旺庄围住。翌日,孙拮指挥部队凭借围墙击退敌人多次进攻,击毙日寇100多人。战斗至下午,为保存抗日力量,也为了使群众少受损失,孙黠指挥部队分两路同时突围。他亲自率领20多名战士作掩护,吸引敌人火力。当他率部冲杀至南门外时,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孙酷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