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乐庵,原名刘际佑,以字行,南苏相桥(现淄川经济开发区南苏社区)人。淄川县知名民主人士、开明士绅。父亲刘志汉,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刘乐庵酷爱读书,幼年入渎私塾,尤喜精研《周易》,遇有疑难问题常向本村贾久传请教。贾久传精通堪舆之术,对《周易》有独到见解,周围数县享有盛名,经常有人上门搬请相择葬地,预营寿茔。刘乐庵向贾久传请益,学业大进。民国初年,刘乐庵考入齐鲁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回村务农。刘乐庵虽是大学毕业生,却精通各样农活,常年坚持下地劳作,播种、扶犁、扬场、上垛,比那些庄家把式还要熟练:装束也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一年四季一身粗布衣裤,脚上是普通农民所穿的“老铲鞋”:一次他去赶集,有人听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乐庵,感到十分惊讶。 刘乐庵出身富裕家庭,却同情贫苦大众,与共产党保持着良好关系。1937年10月,红军干部廖容标从延安来到山东,中共地下党组织考虑到刘乐庵有名望、有地位,尤其他同情革命,便让廖容标以长丁的身份暂住刘乐庵家。廖容标是南方人,不会干北方农活,只是偶尔在村外捡粪。当时村里人都知道刘乐庵雇了一个不干活的长丁,然并不怀疑。刘乐庵有两个院落,连接两个院子的是一座过堂屋,过堂屋从前边看是南屋,从后边看是北屋。刘乐庵将过堂屋的西边一间加以改造,在西边山墙上开一窗口,安一活动窗扇。廖容标就住在这间屋里,一旦发生意外情况,便可打开活动窗扇迅速转移。刘乐庵家真正的长工叫刘伯承,也是南苏村人。廖容标到来不久,就与刘伯承成为朋友,并介绍刘伯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刘伯承改名刘伯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7年被国民党政府抓捕关进监狱,1948年3月淄川最后解放始获救,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共洪山丁委负责人、中共洪山镇支部书记等职。 刘乐庵的儿子刘亚华受父亲影响,也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38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是年7月,第五军第十四中队驻七区魏家庄,队长李国林向副队长李光祥摊牌,要投秦启荣。李光祥旗帜鲜明、义正词严地进行斗争和驳斥。李国林遂将李光祥禁闭,又派兵前往李家营村收缴原十四中队三连(连长孙明俊)的枪。李光祥施展武功逃回五军司令部驻地佛村。驻七区泽涯村的四连连长孙在松(时化名孙晶)机智果断摆脱李国林的诱骗和监视,并勇挑重担,率四连和三连(其中一个排已被李国林缴械)也回到司令部。五军司令员廖容标派刘亚华找李国林,申明大义,感召回首,李国林却不予理睬。后刘亚华转入地方工作。 1939年6月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井筒村成立,与会代表一致选举刘亚华为第一任县长。但刘乐庵却认为儿子太年轻,恐难当重任;同时由于自己在社会上名气太大,不利于以后开展统战T作。刘亚华遵从父亲的意见,未就任县长一职。后选举吕民三为淄川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刘亚华出任教育科科长。 1948年3月,刘亚华仍担任淄川县教育科科长。后到龙泉镇任教员,后调任济阳县财政科科长。受父、祖影响,刘亚华有两个儿子参加了人民军队,为全国解放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刘乐庵曾任小学教员,后任政协淄博市委员会副秘书 第长。1957年,有几位刘乐庵介绍出来参加革命的领导干部被打成“右派”, 磊刘乐庵却坚信共产党的领导不会错,与这几位“右派”划地绝交。然而刘 淄亚华和儿子刘凯民也被打成了“右派”,这是刘乐庵所料未及的。 籍人大约50年代末,刘乐庵病逝。 医实践,专心编写医著。主要著作有《伤外科经验》二卷、《妇科医秘》一卷,后均被毁。 1947年,郭肇坊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