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瑞义同志简介:

沙瑞义回族,1920出生于定陶县陈集镇中沙海村,1995年12月病逝。他是一位建国初期就参加农村工作的老同志,历任互助组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大队支书,从事村里工作长达38年,为中沙海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77年,他光荣地出席了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3年出席了山东省第四届党代会。建国初期,他是一位互助合作运动的积极分子。1951年,他带头响应党的号召,办起了中沙海第一个互助组,并任互助组长。开始只有十几户,他们齐心协力,在既无牲畜又缺乏农具的情况下,拼命苦干,靠汗水换来了丰收,第二年又有几户加入这个互助组,而后逐渐扩大,走出了一条靠集体力量脱贫发展的路子。1954年,他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成立全镇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组织带领全社社员拧成一股绳,又夺取了农业丰收,显示了集体化的优越性。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于1955年成立了8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8个初级社合并成立了高级农业合作社,他任高级社社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他担任中沙海大队党支部书记。人民公社时期,中沙海村还是一个吃粮靠统销,穿衣靠救济,花钱靠贷款的“三靠村”。该村是回民村,解放前受歧视。解放初期虽翻身得解放,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全村4500亩耕地,就有3000多亩在村西北洼和村东北老碱窝里。当时村里的人编了一首歌:“春天一片白茫茫,秋天一片水汪汪,劳累一年又一年,半年糠菜半年粮”,这是中沙海村的真实写照。全村95%以上的农户当时住的都是破草房,不少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沙瑞义目睹全村人的穷困状况,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沉重。他心如火燎,多次召开支委会、群众会商量对策。认为只有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才能夺取农业大丰收,解决社员的温饱问题。他是个办事果断很有魄力的干部,说了算,定了干。在他的带领下,中沙海人挖渠改土,战天斗地,拼命苦干,十年不息,终于把西北洼和村东北的老碱窝治理了一遍,使其变成了米粮仓,群众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许多老村民至今回忆起昔日挖沟修渠,深翻土地时热火朝天的景象,还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对沙瑞义赞不绝口。那时沙瑞义身先士卒,常常几十天吃住在工地,夜晚忙规划,白天拼命干。他在红旗招展的工地上,挥着铁锹,喊着号子,使社员们精神百倍,忘记了劳累。有好几次,他生病吃药不下火线。老村民公认,中沙海村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与老支书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思想敏锐,接受新事物快。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到中沙海村。他深刻理解党的政策,联系中沙海实际,开始考虑如何使村民更加富裕的问题。他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利用回民具有的传统技术优势,办起了村皮厂,站稳脚跟后又办起了制革厂。他跑项目,跑资金,抓管理,使村办企业一年一个新台阶。同时鼓励发展私营个体企业。到1988年他从支书岗位上退下来时,中沙海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如今的中沙海更富了,成了菏泽地区小康村的代表。但村民不会忘记,老支书沙瑞义是中沙海发展致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沙瑞义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