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宏同志简介:

难忘抗战最艰苦时期的几件事 崔志宏 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的原藉冀鲁 边区,是抗日根据地,由于日寇大肆入 侵,1939年后成为抗日游击区,1942年 春,日酋岗村宁茨坐镇德州,调集数万日 军连同伪军于当年“五一”开始对我冀鲁 平原的抗日军民进行“拉网式大扫荡”,企 图摧毁我抗日军主力和党、政、群团体。继后 曰本鬼子又围县境、挖壕沟,设据点(5华里 一个)、安岗楼(2华里一个),对我抗日军民推行“囚笼”战术和“强化治 安”,不时调集日伪军进行残酷的“讨伐”、“扫荡”、抢粮、抓劳工、奸淫妇女, 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使我军民处于水深火热,生命、财产朝不保夕 的血腥恐怖之中。在此恶劣环境下,我抗日武装推行化整为零的“麻雀 战”,采用“撩帘战术”与敌人斗争。抗日民众为严防日伪军突袭和进村抢 粮,将道路挖成深沟,时常隐藏到树林深沟中吃睡。有一次,日伪军要进村 “扫荡”,大家吃一顿晚饭,竟然向村外来回跑了五次,最后不得不将晚饭带 到村外庄稼地里去吃。 我时年13岁,在本村小学上学,1942年春由县青救会(青年抗日救国 会)王岗主持以小学为基础成立抗日儿童团,我被推举为村儿童团团长。 除组织儿童团员站岗放哨(主要防备日伪军突袭),为抗日党、政、军、群人 员传递文件外,我还亲身经历了以下几件事: 一、帮助恢复区队武装抗击日寇。宁津(时为振华)一区赵区长在日寇 “五一”大“扫荡”中在我村遇敌牺牲,区抗日武装也被敌冲散,各自隐蔽。 住在我家的县青救会主任武新春(现为哈尔滨市正厅局级离休干部)奉抗 日县政府之命,任一区区队长,并负责恢复区队武装。武区长分派我们儿童 72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

我是崔志宏的晚辈

入驻晚辈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