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德润同志简介:

冀鲁豫边区卫生学校建于1947年10月,校址在阳谷县大布乡李堂村。校长由边区卫生局局长李奕兼任,副校长由边区医院院长苏厚润兼任,政委是陈辑五。学校的具体负责人是李协理员;李调走后,贾波当队长。一年之内换了3个领导人,这3个领导人都是负伤后一面养伤一面工作的,伤养好后就归队了。 学校在行政上归边区卫生局领导,在业务上归边区医院领导。只有3个专职教师,其他教师由医院的大夫兼任。医院当时在郝楼,离李堂1里多地。美籍国际友人哈利生带着器材、药品来华支援我国的抗日战争,不幸在阳谷县张秋镇病逝。为了纪念他,边区医院命名为哈利生医院。 当时学校有100余人(其中女生六七人),按军事编制分为3个区队,一个区队3个班,以班为单位活动,行动军事化。 主要课程有3门:药物学,由徐老师(医院司药)教;生理解剖学,由关老师教;战场包扎,由贾波队长教。另外还有政治课,由陈辑五政委教;外语,学拉丁文。 学生来源:.大多是军队、地方保送来的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也有从学校保送来的参干的学生。学生年龄小的十五六岁,大的二十四五岁。文化程度也不齐,有小学毕业的,也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实行供给制,管吃管穿,每人每月6斤小米的津贴。 学校设备相当简陋,教具都是自制的。附近有无主孤坟,夜里老 师领着学生扒了死人骨头装在麻袋里,回来蒸后装成整副骨架;枪毙人后,把无主尸体拿来解剖,或把各器官(心、肺、肝、膀胱、男女生殖器等)放在药水里当标本。 .教学方法:除老师讲授外,还提倡互教互学,“一帮一,一对红”。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作用。 学生实习,就在边区医院里。打针、换药、包扎、治疗,外科、内科全面实习。虽然学的是护士专业,做的却是医生的工作。实习时,夜班没有夜餐费,晚饭时学生便自己留个窝窝头或地瓜当夜餐。给伤员端屎端尿,喂药喂饭,洗衣服,洗绷带,什么活都干。有时还给伤员输血。有一次,有个伤员流血过多,生命垂危,校领导号召学生献血,16岁的唐义同学献了100CC,因为年轻,学校领导不让多献。 .学校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当时有个外科大夫叫冯兰馨,因为出身不好被斗争,校长李奕给他解了围。,后来冯兰馨调到北京,还出了书,做出了贡献。 冀鲁豫边区卫生学校第一期于1948年八九月间毕业。第二期招生后就迁往菏泽孔楼,后又迁往新乡。1949年10月平原省成立,学校又迁到河南汲县。第一期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随军南下,一部分留当地工作,阳谷、聊城、新乡、郑州都有。这些同志大都成了各级医院、卫校的负责人。如:陈锐锋,在保定卫校任讲师;郑国兴,在贵阳市人民政府任副秘书长;车震,在贵州省防治地方病办公室任主任;李明彬,在贵阳市任纪检副书记;范新华,在贵州省中心血站任党支书;刘鸣君,在贵州省毕节地区卫生院任院长;胡志彬,在聊城市医院任外科主任;唐义,在聊城地区卫生局任副局长;庞同德,在聊城地区医院任副书记;吕宗章,在聊城地区药检所任主任;单德润(鸿泽),在东阿县医院任党支书;陈嘉全,在阳谷县寿张医院任外科王任;于福海,在阳谷县防疫站办公室任主任。冀鲁豫边区卫生学校对党的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 (原载《阳谷文史资料选编》)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单德润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