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坚真(1907-1992),女,原名见珍,出生于小胜乡大南东叶畲村塘排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李目,泥水匠;母亲王好,家庭主妇。生12个孩子,因家贫而卖掉8个、夭折2个。见珍排行第二,出生8个月,便以8吊铜钱身价卖到邻近黄金区白溪村蕉头窝一穷苦人家做童养媳。 见珍未上过学,但喜欢唱歌。9岁就与妇女们一起上山砍柴、割草,又学会种田。15岁就常挑柴草到二三十华里外的黄金圩场出卖。在山上,在路中,常和妇女们对唱山歌。黄金集市很热闹,消息又灵通,人们常在街头巷尾议论海陆丰农民运动新闻。 民国15年(1926)5月,广东省农协执委、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彭湃,从汕头乘船来黄金,在县农民协会陈魁亚、黎凤翔、许冰(女)等人陪同下,深入山区,住在见珍家里。晚上,召开秘密会议,彭湃作《组织起来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的讲话。见珍被安排放哨、警戒。从此,积极参加农会活动,爬山越岭,来往于铜鼓嶂、九龙山一带深山,宣传革命,发动农民参加赤卫队,开展斗争。每当召开贫苦农民会议时,她就唱《农民十二月苦》、《妇女五更寒》等山歌。不久,她当选为区农民协会候补委员,农民自卫军团支部书记。 民国16年(1927)6月,李见珍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即投入东江特委和丰顺县委领导的武装暴动。次年5月,攻打黄金区团防时,她事先深入到外围白溪村做宣传发动工作。住在一产妇家,拂晓前因叛徒告密而遭团防包围。她急中生智,佯装产妇提着盛满脏衣服的竹篮,镇定自若从大门而出,巧妙地脱险。 民国18年(1929)底,李见珍转移到闽西,先后任饶和埔中心县委书记、长汀县委书记、福建省委委员、妇女部长、苏维埃中央执委、中央妇女部长。民国23年10月参加红军长征。在中央直属机关“红章纵队”司令部任民运科长、干部休养连指导员。民国24年(1935)冬,李见珍经蔡畅、邓颖超的介绍,在延安瓦窑堡与邓振询结婚。邓振询是江西兴国人,初期从事工人运动,曾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部长。长征时任五军团地方工作部长。新婚一周,李见珍便毅然接受组织指派到赤源县做扩军工作,发动群众支援革命。不久,她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妇女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决定从延安抽调一批同志到南方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民国27年(1938)2月,李见珍、邓振询赴武汉、南昌,分别任长江局东南分局妇女部长、民运部长。民国29年“三八”国际妇女节,东南分局机关报要李见珍写纪念文章,署名时用见珍的谐音“坚真”,首次改名李坚真。 民国32年(1943)8月3日,时任江南区党委书记的邓振询在江宁县冯潭庄迎击“扫荡”之敌,转移秦淮河时,牺牲于高桥渡口,时年39岁。 解放战争时期,李坚真率队在山东新安、莱阳等地进行土地改革。后任华东局妇委书记,山东分局妇委书记。民国38年(1949)3月当选为全国妇联执委。 1950年4月,李坚真奉调中共中南局,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9月,任广东省土改工作团团长、党组书记。她带领工作团进驻兴宁、揭阳、龙川三县,开展试点工作。他深入农村扎根串连,访贫问苦,调查研究。她严格掌握党的土改政策,并以多次参加土地革命的经验,准确划分阶级,保护华侨和民族工商业者的利益,保护民主人士和起义人员。 李坚真先后任:中共粤中区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监委书记,中共中央监委委员,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纪委书记,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中顾委委员,中共第八、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一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坚真久在外地,对家乡建设事业也很关心。1973年12月中旬,到丰顺县检查工作,在县三级干部1000多人大会上要求全县干部群众要“坚持党的领导,革命不忘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她积极为家乡公路建设、水电工程筹划出谋,尽力费心,赢得了全县人民的爱戴。 1992年3月30日,在广州病逝,终年86岁。骨灰安放在广州银河革命公墓。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载其生平时称:李坚真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躯。 李坚真生前正式出版有:《李坚真山歌三百首》、《李坚真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