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三同志简介:

忆烽火连天中的宣教队 袁超 据我所知抗大一分校还有“两个一”,一是办了一期宣教队,一是办了一期青年队。宣教队是1940年开学的,是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代培文艺、文化干部的,青年队是1943年举办的,是为山东分局城工部培训的从敌占区来根据地参加抗日的青年知识分子的。 本文着重谈下宣教队的片断。 1940年春沂蒙地委,为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在驻地——沂南县代庄组建青年剧团、所有成员来自沂南县直机关动委会、妇救会及各区青年、妇女组织调集进18人。成立青年剧团时,宣传部长焦梦晓指定我负责。现记忆起的有刘成行(柳成行)、刘明厚、刘适营、刘梅(女)、段德厚,剧团建成后,组织上到山东纵队宣传大队请来张日秋、刘斌二位同志来团作艺术指导,并讲音乐课、戏剧课,同时每天早上领我们练音。一边讲课一边排戏。月余时间就排练了《打游击》一剧,“五一”节在驻地树林中建起土台进行演出。得到领导和群众的好评05月中旬奉命集体到山东纵队政治部开办的宣教队学习。我们一行20人到山东纵队驻地一青驼寺。张日秋同志回山纵宣传大队。刘斌同志与我们在一起学习。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刘子超作了时事报告,开办宣教队的意义,她是为连队培训文化教员和文艺宣传工作者的一个训练队。当时有山纵宣传大队的亓尧给我们上音乐课,另外有戏剧课。曾由一位日本人给我们上过日语课,首先学字母,后又学过简单的讲话——优待叉/『L/(俘虏)等,以便在作战时向日军喊话用,学习20天左右,日寇开始扫荡。刘子超部长对我们进行了动员,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山东纵队委托抗大一分校代为培训文艺文化工作者。整队160人於6月初到杭大一分校校部驻地——沂南县垛庄。 宣教队归校部直接领导和学校的文艺工作团一起活动,文工团主任袁成隆兼宣教队政治指导员,队长由文工团的杨霖同志任职、戏剧教员汤任庵、杨霖、李林;音乐教员王久鸣;美术教员采贲、鲁岩、伊洪。队下设四个区队,现记忆起的区队长只有王大川、姜烈二同志。其余二位记忆不起姓名了。 学员来自鲁北、胶东、鲁南、鲁中等地,160人左右编为12个班4个区队01940年9月18日因敌人进行残酷的扫荡,宣教队划归三大队领导。原政治指导员、队长易人、章柯为政治指导员、副队长李大光;每个区队设一政治战士(从党员中选举产生)政治课章柯同志在工作繁忙中抽空给我们授课。另一位是广东人唐国琼,军事教员由李大光兼任。 宣教队在改属三大队时,将体弱有病者及女同志刘明厚、刘梅等近20位同学调到卫生科学习医护工作。现能回忆起的同学有刘斌、柳成行、段德厚、刘适营、亓尧、吴化学、孙经言、汤学绪、高文举、李凯(李清和)、桑孝良、张立德、刘长圣、刘子敬、刘适松、杨庆三、于振海、徐元祥、刘鹏、王书义、魏凡文、陆曰鹤。冬天到了,日寇开始对沂蒙山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对抗日军民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所犯罪行永远难忘。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间,我们夜行军在西蒙山,经一昼夜,天晓到达新太县根据地。在一个较安定的环境中学习。不久疯狂的日寇来泰安地区进行烧杀掠夺残害人民群众,就连小孩、妇女也不放过、校部领导决定将体弱生病等人员,通过地方政权安插到新太等县可靠的村庄中。我与柳成行因病先安插到一山村中,两天后敌人到该处扫荡,我们二人同群众一起跑到山沟中隐藏。当地一位姓邵的乡长领我二人到离敌据点新太城东十里左右的一个有石头围墙的村中,我们与村长见了面。村长领我们到他住宅东边一个小草屋内住下,小屋内有许多草、小院中有高梁楷等杂草垛,白天只能在院内晒晒太阳,夜间就宿室内,用草当被,每天村长家中的一位老大娘送些吃喝的。 这位村长因掩护我们二人,在一个夜晚被汉奸司令陈三坎捉去杀害在村西野地上。为我们而牺牲了自己的村长,至今未查到姓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永远不能忘记救命恩情。第二天清早,该村民兵将那位邵乡长及我们二人送到县府驻地,只见三间大北屋中有30位左右男女同学在吃下午饭。我们虽相见但都互不相识,心中都明白是抗大同学,热情的互相祝贺反扫荡的胜利,共同吃了一顿有肉的晚餐。校部派来的营长杨德轩对我们全体同学讲,我们反扫荡胜利了,日寇已逃到据点去,我奉命来接大家回学校,今晚作好一切行军准备工作,明天就出发奔赴沂蒙山去。大家高兴的又唱又跳,各人打热水洗脚后,甜甜的睡到天亮,早餐后跟随杨营长带去的一连战士护送我们返回校部,各自归队投入紧张的学习中。 一个冬天的上午,阳光照晒的大地暖洋洋,我们百余人正齐的在猪尾巴沟北边的场地上,听李大光副队长给我们上军事课时,东北方向有枪声,我们都平静的听讲。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我们“课堂”西边50米左右的地方,轰的一声暴炸声将石头掀起,落到我们身边。李大光副队长命令随他向南撤退,指导员章柯走在队伍的最后边翻过一个山头后就地休息片刻又接着上军事课。当时的学习多么紧张,真是边战斗边学习,这就是抗大,抓住一切机会而学习。 昼短夜长的冬天,我们住在蒙阴县的孙家麻峪。一天下午二时左右,紧急集合哨声嘟嘟响,我们都武装整齐跑到集合场地,政指章柯及副队长李大光先后进行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带领我们向村西五华里一小山头跑去,布置到不同岗位迎击来犯的汉奸刘桂堂部、大部敌人向南去,一少部向我们占领的山头进犯,不久在我们前边的五大队与汉奸交战了,我们也紧跟向来犯之敌开枪。我用的一支土压五步枪,只放一枪就卡壳了,只好将身边的石头堆在一起,决一死拼。正在紧急万分时,敌人背后响起机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和英勇战士的冲杀声,吓破了敌人的胆,抱头向南逃去。在胜利结束战斗后返回孙家麻峪村。当地老百姓送来猪、羊慰劳品。李大光在全体同学队前进行了这次战斗总结后开始饱餐猪羊肉。饭前我肚子痛的厉害,卫生员无药无法可治。他告诉我购买点酒用火温热后喝下可能好些,我说喝酒是违犯纪律的,如果队长问的活,由我向队长说明情况。我去买了酒热好后一口喝下,行走不稳了,但心中很明白,卫生员也觉得不好了,还给我一碗水喝下。他说如果队长来查病房时,你说头昏肚痛。幸好这次一位区队长来查房,见我们几个病号都睡觉了,总算度过这一夜,第二天头脑也清醒了,肚子不痛了,不声不响的回到班里参加正常学习。 1940年10月初正是换穿棉衣。我队住在沂南县尚店村。当时棉花奇缺,就以羊毛代替棉花,将被服厂统一剪好的衣服布片分到每个学员,由学员自做棉衣,我们这群青年都各显神通,互相交流经验,只有二天时间就穿上了自己做的棉衣。虽然缝制粗糙,总感到是自己动手做的,穿在身上觉得美滋滋的。 1941年1月2日我年仅16周岁经王大川、高峰二同志介绍,抗大一分校宣教队党支部吸收我加入了共产党(为青年党员)。2月27日宣教队毕业后,柳成行、袁超、张立德、刘斌等6人留校文工团工作,其他百位同学,章柯同志奉命带领送到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驻地一沂南县明生村由组织部谢有法部长,鲍奇辰科长亲自接收。至此,抗大一分校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培训文化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宣告完成。 时隔60余年,回忆难免有误,请知情者指正补充,校史中缺少宣教队的情况今作补遗。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杨庆三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