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婴(1918 - ),原名叶培亮,上海市南汇人。自幼读书,高小毕业后,当过学徒。王健婴努力自学,读过鲁迅、茅盾等人的文学作品,进而阅读哲学、社会科学等进步书籍,受到新文化思想的教育和熏陶,痛感人生之艰辛,社会之不平。经过“九•一八”、“一二•九”事变,深感国家民族灾难之深重。适逢“七•七”、“八•一三”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大肆进攻,家乡沦陷。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救亡图存,义不容辞”,遂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参加当地抗日游击队的斗争行列。 1939年8月,由同乡吴仲超介绍转赴苏南茅山抗日根据地。同年12月,在丹南县委政工队加人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任茅山丹南县委政工队长。4月,调任中共丹南中心县委青年部长。同年5月至1942年6月,先后任丹金武、长涌县委宣传部长、路西南特委青年部长。 1942年8月,青训班学习结束时,组织上找王健婴谈话说:“江宁地区局面打开了,急需要补充干部。领导上决定把你和王一凡同志调到江宁去,由江宁县委的秘密交通员来接你们,你们要立即动身。”那时王健婴在游击区工作,空身1人,也很少衣物,调动工作,说走就走。经过介绍王健婴与王一凡见了面,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王健婴和王一凡就由交通员陈其祥带路,匆匆北行赶路前往江宁。 王健婴从出发的地点到江宁县,大约要走一天和一个晚上,中间一段路程要穿过敌占边缘区和公路封锁线。为此,必须兼程前进,赶在夜里穿过敌占区,才比较安全。 县委派来的交通员陈其祥,担任秘密交通工作已有多年了。这位贫农出身的党员,对党忠诚,吃苦耐劳,工作负责。陈其祥传送信件,护送干部,一年四季,风雨无阻。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总是如期完成。这天下午王健婴、王一凡和陈其祥三人提早吃了点饭就起程。走了三四个小时,待进入敌占边缘地区时,夜幕开始降下,在微弱的星光下,有时穿行于蛙声四起的水田间,有时沿着丘陵小道摸索前进。由于王一凡曾遭受过一次途中被敌伪逮捕的惨痛经历,所以王一凡一路上保持着高度警惕。当穿越敌伪封锁的公路时,一听到前面有犬吠声,王一凡就警惕地住足辨听,陈其祥则跑到前面去察看动静。凭着这个老交通员老练的经验,估计没有问题,3个人才一齐迅速穿过封锁线。经过敌占区的边缘时也是如此。 当进入新四军活动地区时,天己大亮。大约在次日上午9时左右,3人终于到达江宁县委集中地点(龙都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县委书记陆纲预计王健婴和王一凡这天会到达,事前早己通知县委的朱之生、景毅等,待王健婴和王一凡一到就介绍与两人见面。接着就举行了县委会,由陆纲向全体委员介绍了情况,并讨论了工作。会上明确了王健婴任中共江宁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王一凡任县长。1943年初,王必成率新四军第一师第二旅第四团到达溧水里佳山与第六师第十六旅会合,都归属新四军六师十六旅,王必成为旅长,江渭清为政委。此时,新四军向南发展(即苏浙皖地区),同时调动一部分干部随军去开辟新发展地方工作,石坚和陈浩天调走了。 此时,江宁形势比较稳定,开始学习苏北根据地的建设经验。随着新四军主力部队向南发展,茅山地区整个根据地也逐渐巩固壮大。但是,由于江宁地区地处南京外围,日伪为强化南京及其外围地区。乘新四军主力部队向南发展,欲与新四军争夺此战略要地。但日伪兵力有限,“清乡”扫荡又屡遭失败。因此,改变了手法,采取以日军宪兵、特务为主的伎俩,在湖熟镇增驻一个宪兵队,同时也改过去早出晚归所谓“扫荡”习惯,常化装成便衣,携带短枪,利用当地汉奸、特务刺探新四军的情况,然后对新四军,或地方政府采取突然袭击。1944年2月,陆纲调任茅山地委组织部长,王健婴继任中共江宁县委书记。 1945年8月,任中共苏南一地委秘书主任。同年10月,随军北撤到山东解放区。1946年2月,任山东滨海地区中共莒南县委宣传部长。1948年8月,任山东滨海地区中共临沭县委书记。1949年2月,随华东干部大队渡江南下浙江。1949年5月,任浙江台州地委宣传部长。1953年8月,调任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秘书长。1956年6月,任中共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1956年9月,调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58年1月,任中共杭州市委文教部长、调研室主任。1962年3月,调任杭州市人委秘书长。1970年12月,调到浙江日报社任副总编辑。1980年6月,调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1983年底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