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聚(1900-1941)河南清丰县马村乡大张家村人。他在未参加革命工作之前,是一个双目失明历经艰难困苦的坠子艺人。他心底善良,爱憎分明,最痛恨日寇侵我中华犯下的滔天罪行。 1939年到大众剧社工作后,抗日宣传使他有了用武之地。当时的大众剧社是以宣传抗日为内容而采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演出。曲艺坠子就是其中之一,他积极学唱新词参加演出,又给剧社的小同志教唱坠子唱腔。在战争环境的大众剧社,时而集中排演大型剧目,时而分散排演曲艺坠子等说唱节目深入到群众中去。在分散活动中,有时情况不明和日伪军相遇,他以盲艺人的身份,起到保护革命同志的作用。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众剧社的指导员魏光安,带领教员杨世民和演员杜凤楼、陈高运、王万聚到抗日部队的驻村做演唱宣传,正欲返回时,误入日军驻村,被敌人拦住,他们谎说是卖唱的艺人。日军看他们瞎的瞎、小的小没有理会,翻译官秉承日军头目的旨意叫他们唱,王万聚和杨世民拉起了坠琴,杜凤楼和陈高运各唱了一个应急的旧段后,再也没有旧词可唱,再唱就要露馅,王万聚急中生智,就自拉自唱一个个旧唱段,当唱得起劲时,日军向他们挥了挥手,叫他们“开路开路的”,当他们平安返回驻地时,都说这次脱险是王万聚的一大功劳。他性格开朗,为人很乐观。每到一个新的驻地,还没等住进房子,他就自拉自唱起来,人们都知道大众剧社有个王瞎子,听到他的琴声,就知道大众剧社来了。他没架子,一请就唱,有时不请也唱,他住到谁家,谁家就成了宣传抗日的说书场。1941年的“四.一二”,日寇对沙区进行了抢光、烧光、杀光“三光”政策的大“扫荡”,这时的大众剧社正在沙区执行演出任务。王万聚虽不辨实情,却能嗅出这紧张的气味来,他听从一切指挥,和健康人一样,在沙区中潜伏,在枣刺中穿行,在任何情况下,都紧紧地抓住别人的手臂,一步也不离开队伍,剧社好容易和内黄县大队一起跳出了包围圈,到了清丰县三合村,却又陷于重围,疲惫不堪的文艺战士刚刚躺下,枪声就响了起来,也不知道部队是如何组织反击的,毫无战斗力的文艺战士们翻过枣刺筑成的围墙就向外冲,王万聚掮着他用蓝色布袋装裹的坠琴,就成了敌人射击的主要目标,这个曾被命运夺去过光明的文艺战士,又被敌人夺去了生命。事后人们发现他的尸体时他还在紧紧地抱着他那革命的武器——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