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华(1923-1990)河北新城县张六村人。出身于教师家庭。年轻时为了谋生,进入一个不明真象的伪军机关任文艺副刊编辑,他痛恶伪机关的黑暗与腐败,1945年秋,他巧遇被关押在伪机关的共产党干部窦柏祥,在他的教育指引下,柏华变卖了全部家产,营救出这位地下党员,护送其到了解放区,并毅然投身革命。 1946年初他参加了解放济宁战役,投入火线做宣传鼓动工作。之后在《济宁日报》、《冀鲁豫日报》、冀鲁豫文联美术组、《冀鲁豫画报》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在从事美术编辑工作的同时,又兼顾《平原文艺》、《新地》刊物的封面、封底的插图及美术版面的编辑。由于他经常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体验生活,构思题材,创作并发表了《刘庄复查》、《送子归队》、《你为俺受了伤》、《反蒋保堤》、《播种》等连环画和宣传画,同时又为《新地》期刊绘有7个封面的插图。其中连环画《刘庄复查》(反映当时的土改复查运动),在群众中产生了深刻影响。柏华还为众多画稿的编修、增色,熬过了很多不眠之夜,默默无闻地秉笔耕耘。此外他和他的战友每到一个驻地,或在群众集会的场所,以宣传画的形式把城乡村镇的墙壁画满为止,极大地激励着广大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工作任务而奋发向上。他对当时文联美术组吸收一些协助工作的画庙艺人,满腔热情地教他们学文化、学政治、学习新的绘画技法,并帮助修改润色初稿,使艺人赵今生(《人民日报》曾介绍他的好作品及其从柏华那里受益的过程)、郜怀林(从柏华的言传身教中,专画了一幅在开国大典时悬挂在中南海的毛主席像)的绘画艺术很快在全国闻名。 1949年8月以后,王柏华在平原省文教厅任美术科长、《平原画报》主编、省政协委员。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后曾在文化部艺术局、群众文化局工作,任《农村文化工作通讯》编辑。1969年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1976年任文化部艺术教育局教学处长,1981年任该局副局长。1985年离休。他在平原省任职期间,为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并绘制了《祖国万岁》、《婚姻法解放了杜二妮》、《光明大道》等大型宣传画和画册。为报刊撰稿,为平原省第一届政协会议设计会徽,多次受到领导的表彰。1954年后,他在文化部任职期间,为编好《农村文化工作通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并参与起草制定群众文化工作政策,为基层文化工作和群众艺术馆建设做出较大成绩。“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极左思潮的冲击,随同文化部大批干部下放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度过6年紧张而繁重的劳动生活。1976年后,他在担任文化部艺术教育局教学处长和副局长期间,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起草文件,组织编写大专教材《艺术概论》,领导召开多种业务研讨会,开展对外学术经验交流,为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5年离休后,他为党的事业继续工作,1986年筹组了《中国当代已故著名画家作品展览》,展出109位当代著名书画家的223幅杰作,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之后又被推荐担任文化部党史资料征集工作委员会委员和《新文化史料》编委,从事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他不论酷暑严寒,日以继夜地辛勤工作,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编改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