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云 刘季云(1911-1971)北京市人。少年在一个贫苦市民家庭度过,其舅父是著名的京剧演员,自幼就受到了艺术薰陶,学习了一些京剧演唱艺术。 抗日战争前夕,为了谋生曾从事过一些低薪的小职员工作。对黑暗的旧社会深感不满,对日寇侵华暴行愤慨不已,1937年冬毅然离开北平,辗转到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在冀中警备旅当过战士、文书、宣传员。1940年冀中日寇5月大“扫荡”之后,警备旅转移到太行山区,他擅长京剧艺术的才能被发现,即被调到太行山实验剧团当演员。和吕班、裴东篱、史若虚、李俊峰、江涛……等著名京剧造诣较深的人在一起,开创抗日根据地京剧艺术事业。他和史若虚等人合演的《孔雀东南飞》获得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此外他还扮演过许多角色,唱腔浑厚,做工老到,表演细腻,刻化的人物深刻动人,名声大噪。1945年太行山各剧团合并后,他任晋冀鲁豫军区文工团艺术指导。解放战争初期,在冀鲁豫前线为广大部队演出,他除了演出一些京剧外,主要投入了新歌剧与话剧的排练演出,先后饰演过《军民一家》的老头,《两种作风》的连长,《王克勤班》、<挖工事》中的战士,《赶走红毛鬼子》中的警察.“…等角色。由于他深入生活,细心揣摩,不论饰正派、反派人物都很逼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948年夏,他所在的文工团由大别山返回中原总部,行军途中不顾疲劳,每到一地特别是新解放的商城、潢川、周口、槐店、郸城、界首……等城镇、乡村,连续演出,受到豫皖苏军区首长的奖励和广大军民的热烈欢迎。 19491年第二野战军渡过长江后,他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后 勤部文工团团长,在向大西南进军的途中,他日夜辛劳,精心培养了一批青年文艺工作者,担当起领导文艺队伍的使命。1950年4月他又把这支队伍由重庆带到贵阳,编入了五兵团、贵州军区文工团,他担任团长。同年10月,他又担任了西南各民族文工团团长,率领着一批苗族、彝族、傣族、阿细族……的青年歌手和舞蹈演员进京参加国庆一周年的庆祝活动,在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受到亲切接见和热情鼓励。 1952年初,刘季云被调西南军区战斗文工团,参加全军全国的文艺汇演,他先后在话剧《第二次攻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等剧目中扮演重要角色,都取得了成功,因而又被调到总政治部话剧团,由于他表演技艺高超,在全国话剧汇演中荣获二等奖。 1957年被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团。从此他在我国银幕上,创造了一系列生动可感的人物形象,如《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中的歪脖李、《五更寒》中的甲长劳良才、《英雄虎胆》中的特务崔志九、《-日千里》中的老董、《金铃传》中的老羊馆、《县委书记》中的老舅、《林海雪原》中的定河道人、《暴风骤雨》中的韩老六、《鄂尔多斯风暴》中的巴彦尔、<夺印》中的陈瘸子、《岸边激浪》中的王先生、《秘密图纸》中的特务古仲儒……写特别是1959年国庆10周年献礼片《战上海》中饰演的起义军长刘义,博得了观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