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笃(1914-1996),笔名李紫、李端。山西省洪洞县明姜乡人。1934年冬,在山西临汾第六师范上高中时,参加革命组织“中国民族武装自卫会”,系党的外围组织。1936年师范毕业,参加了牺盟会“军政训练班”,抗日战争开始后,“军政训练班”改为“青年抗日决死队”。 1937年秋天,随青年抗日决死队进入晋东南。1938年初,转到了“牺盟沁县中心区”,从事报纸编辑及记者工作。当年“牺盟沁县中心区”,就在薄一波同志担任专员的山西第三专员公署的所在地沁县南沟村。同年10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到太行区《胜利报》任编辑。不久又到华北新华书店编辑部任编辑。1942年底因写了两篇少儿作品《搬不倒要天天过年》(内容主要是宣传苏联在革命后的幸福生活)、《叔父与侄儿》,被调到《青年与儿童》月刊社任编辑。后因停刊调到太行《新华日报》任编辑。1946年太行区文联出版了大型刊物《文艺杂志》,系太行文联机关刊物,也是太行区最大的文艺刊物,被调到太行文联任编辑部长并兼任该刊编辑。《文艺杂志>于1947年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评为甲等奖,并奖励奖金二万元边币。在该刊上所写的报告文学作品《英雄沟》(内容主要写著名的武乡窑洞保卫战),获边区政府报告文学甲等奖,奖边币八干元。所写的小说《情书》,评为优秀作品。《英雄沟》解放后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中国人民文学小丛书。另外,在编辑之余,曾写过不少随军散记,如《火线二日》、《打姬家山》、《两个新来的‘解放’战士》(所谓“解放”战士,即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当即参加了解放军的)等。1948年,从太行文联调到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当时电台地址在河南武安县,不久调到山西榆次县城内,等候接管在太原的阎匪电台) 建国后,1955年至1963年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第一任专职社长、总编辑、党组书记。后任省文联、省作协出版的《火花》、《汾水》、《山西文学>、《山西民间文学》主编,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享受副省级待遇,1990年离休。离休前曾任省文联常务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艺理论研究会主席及名誉主席等。1992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称号。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