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1923-1987)辽宁省盖县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家庭。1940年在长春财专读书时就开始写作,发表了诗歌、小说。他热爱祖国、不愿当亡国奴,逃出沦陷的东北,进入了张学良将军创办的东北大学,在那里他联络志同道合的东北同乡,在重庆创办并主编了介绍东北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综合刊物《今日东北》,发表了他的抗战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1945年春,在中共南方局的指引下,他带领着数十名大学同学,通过重重封锁到达华北敌后的太岳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八路军,先后在抗大(太岳)分校学习和工作了一个时期,随即被调到晋冀鲁豫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搞创作,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许多著名战役和战斗。为部队创作和演出了诗歌、歌曲、短剧、活报剧……等文艺作品,在部队中流行演唱。1947年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战斗中写了很多短诗,有些影响很大的,像描写淮海战役的著名的《十人桥》、《不要管我》以及<淮海散章》、《炊烟缕缕》……等作品。195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创作热情更加奔放,在贵州发表了《战士的爱情>、《我爱上了这新世界》、《苗族人民的春天》以及《手风琴之歌》……等作品,受到群众的喜爱,获得过各种奖励。这一时期内他从第二野战军政治部文工团一团先后调到二野后勤部文工团、贵州军区(五兵团)政治部文工团工作,历任过创作员、创作组长、舞蹈队队长、副团长等职务。1950年10月任西南各民族文工团副团长时,和其他同志一道带领着云、贵、川、康数省的苗、彝、傣、布依、侗……十几个民族的青年歌手舞蹈演员,进京参加国庆一周年庆祝盛典。10月3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歌舞节目,其中钟华创作的《十月一日》(歌词)和《酒歌》等均受到欢迎和好评。毛泽东主席曾和柳亚子先生即席作了《浣溪沙》的诗词,赞扬这次“万方奏乐”的盛况,《人民日报》也随即发表了钟华这首歌词。当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出国作战,钟华与罗宗贤创作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歌曲,全国各地电台普遍播放、教唱,随即灌制唱片发行数百万张,为西南和部队文艺工作者赢得了很高的荣誉。1958年钟华被错划为右派。1962年被调到贵州省群众艺术馆编辑演唱材料。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得到平反,担任艺术馆副馆长并任《苗岭》主编。钟华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会员、作家协会贵州分会理事、诗创委副主任。先后获得过西南军区文艺创作一等奖、二等奖,全国群众歌曲评奖创作一等奖,贵州省文艺创作一等奖……等多种奖励。已出版了诗集《乌江歌》、《-片杜鹃红》,校译并出版了日本传记文学《指挥生涯>,编写了文献电影剧本《贵州风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