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新同志简介:

赵鼎新(1915-1989)河北南宫县大村人。少年时在本村上小学,1928年考入南宫县立中学初中部读书。1931年到北平市立一中读高中,浓厚的革命空气,感染和激励着他投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行列。1932年,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1933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33年秋,他在南官学界旅平同乡会刊物《南宫旅声》担任主编,利用这个阵地,揭露国民党的腐败并号召爱国知识分子起来反帝反封建。l934-1937年,赵鼎新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6年参加了党所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写小说,以文学作武器宣传抗日救亡,并亲身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在“三·三一”学生“抬棺游行”中被捕入狱,表现英勇坚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赵鼎新受党委派,奔赴冀南开创革命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南宫县战地动员委员会宣传部长,创办了冀南地区第一份抗日小报《动员周报》,为宣传、动员群众抗日起了很大作用。1938年8月,他担任南宫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领导全县人民投入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1月,“冀南文化界抗日救国总会”成·立,赵鼎新任“冀南文总”主任,在他领导下,冀南各专区县纷纷成立了“文救会”,通过编印小报,开展文艺演唱,使冀南地区的抗日文艺工作蓬勃地开展起来。在指导各级“文救会”工作的同时,他发挥了“冀南文总”的人才优势,创办《抗战知识》、《新文艺》和《救国堂》3种刊物,宣传马列主义,鼓励文艺创作。举办了版画创作班,培养出一批美术名人。在“文总”领导下,冀南文工团活跃在冀南大地,用歌舞演唱宣传抗日、动员抗战,还排演了深受欢迎的多幕话剧《谁战胜谁》等。1942年3月,他作的《冀南文化工作总结报告》,对当时处于抗战相持阶段的革命文化工作作了详细阐述,对指导该区文艺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他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出色的组织才能,得到了冀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各阶层群众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也由此成为冀南一带很有声望的知识分子领导干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赵鼎新在日军“扫荡”中被捕,表现坚贞不屈,后被营救脱险,并为营救我军重要领导干部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赵鼎新受党委派组建冀南新华书店,担任经理兼总编辑。1946年开始营业,在技术、人才、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很快承担了冀南区书刊、教材、文件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任务,为冀南地区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编的综合性刊物《工农兵》,文章短小通俗,生动活泼,深受读者欢迎。1948年华北局召开的出版工作会议上,《工农兵》刊物受到表扬。同年,他调冀南区党委宣传部任副部长。全国解放后,赵鼎新同志转到党、政领导机关,主管党的宣传工作和文化艺术工作。1949年8月,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处长,1951年1月调北京任中共华北局宣传部处长、华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局长,1954年调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1958年任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文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被选为北京市第四、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常务委员,全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赵鼎新被污蔑为所谓“文艺黑线专政”的头面人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刚直不阿,丝毫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粉碎林彪、“四人帮”后,他体弱多病,毅然重新担任了北京市文艺战线上的领导工作。他全力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拨乱反正,落实政策,为恢复的振兴北京市的文化艺术事业而努力,迎来了文艺的第二个春天。1983年他退居二线,被选为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仍然关心着党的文化艺术事业,帮助总结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赵鼎新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