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苓(1917-1989)江苏省句容县人。1935年9月在家乡读完高中后i进入江苏省省立南京民众教育馆民众教育服务人员训练班学习。1937年结业时,被留校服务,此时日寇侵华,至年末训练班被迫解散。徐苓毅然投身革命,辗转经苏、皖、鄂等地,于1938年3月经左明介绍,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九支队学习,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至延安鲁艺转为正式党员,11月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队任戏剧教员。1939年4月至1940年4月,任八路军东进支部黄河支队政治部战士剧社社长。随军东征至山东,任教四旅政治部火线剧社教员。1938年至1942年火线剧社活动在湖西抗日根据地,此地是冀鲁豫边区通向华中与华北两大解放区的连接点,又是山东与太行山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敌伪顽匪会各种反动势力都千方百计企图摧毁这块抗日根据地。徐苓所在的火线剧社,在斗争残酷、战斗频繁、环境恶劣的情况下,经常分散到部队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有时又集中起来排练演出,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抗日题材和反映现实的独幕剧、短剧、活报剧。徐苓从创作到演出,不论是导演、演员、舞台装置、灯光、道具、化妆、服装都亲自动手。1942年春,湖西地区集中了四个剧团进行训练,并排练了大型剧目,徐苓导演了《雷雨》(饰演鲁贵)、《第五纵队》、《三江好》(又名《月亮东上》,饰剧中主角),还参加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出等,在当地颇有影响,许多老同志至今十分怀念他,称他是冀鲁豫边区文艺先驱、老文艺战士的良师益友。1943年2月调回延安,至鲁艺工作团,1944年9月在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学习,后调王震南下支队,任支队政治部文工队组长、副组长等职,1946年1月任中原文工团团长。中原突围至陕南山阳县境时掉队,同年8月去延安,路经湖北郓阳县被捕,关押于国民党襄阳地方法院看守所,1947年5月被营救出狱,回原籍养病,曾一度与党组织失掉联系。1948年利用老同学关系逃回苏北解放区,春末到西柏坡,经中央组织部审查后,分配到华北人民文工团,1949年初随军进北京,任文工团创作室主任。新中国建立后,他深入基层,进行剧本创作。在《莫斯科性格》-剧的演出中,饰演厂长波塔波夫的角色,1952年初任延边朝鲜自治州文联主席,坚持剧本创作,曾参与导演了延边文工团演出的独幕话剧《赵小兰》。1953年调旅大话剧团任导演,导演了大型话剧《钢铁运输兵》,该剧反映了抗美援朝英雄事迹,演出百场,轰动了旅大乃至省城,《东北日报>为此发表了多篇评论文章。其中,华昌写的《介绍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话剧(钢铁运输兵>》-文,充分肯定了该剧的演出成果。1954年至1957年,徐苓执导了曹禺的《雷雨》(演出50场)、老舍的《西望长安》(50场)、夏衍的<考验》(60场)、陈其通的<万水于山》(60场)、黄梯的《钢铁运输兵》(100场)、沈西蒙的《杨根思》(47场)、郭建的《突破》(70场)。在执导赶排《万水千山》时,由于他的激发和感染,使演员创造的角色,达到了理想的戏剧效果。正当徐苓在导演艺术上大展雄才之时,被错划为右派,送农村劳动。1961年摘帽回团,他又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开始了对小说<红岩》的改编与导演,演出80场,获得很大成功,宣传部门组织座谈,报刊上发表了纪要,对广大群众及青少年进行了一次深刻的传统教育。1963年他创作了七场话剧《旧戏新演》,1964年又创作了独幕话剧《姑娘要出嫁》、<英雄本色》……等。“文化大革命”中,徐苓再一次首当其冲地挨批斗,遭关押,到庄河县农村插队落户,在近10年的下放期间,他创作了大型话剧《赤脚医生》。1978年他被调回原单位,正值举国上下拨乱反正,张志新事迹见诸报端,徐苓在感动之余,创作出话剧<先驱》。1980年他导演了魏征的《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是年6月,根据陈国凯的同名小说,改编成七场话剧《代价》。1981年根据杨沫的长篇小说《东方欲晓》改编成七场话剧《曹鸿远》。1983年离休后仍矢志不移,继续深入生活,从事编导、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