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同志简介:

景炎(1914-1972)原名景炎铃。出身于山西省闻喜县城内一个贫民家庭。1932年入本县第一高小学习,后考入县二年制师范就读。1934年8月毕业后,在县城附近小学任教。1936年9月参加了山西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1937年5月投考到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后调山西工人自卫队(抗日决死队)二大队六队任政治工作员。1938年3月任晋南抗日游击队二大队三队指导员。同年10月在组织介绍下,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抗大毕业后,分配到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开始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在西战团时,初任演员,在晋察冀边区演出。演过八路军战士,也演过日本兵;演过话剧,也演过戏曲;会吹笛子,能拉二胡,参加过乐队演出。1940年9月担任西战团少年艺术队队长,组织队员一边学习,一边用艺术武器为边区军民服务。在此期间,曾编写了《谁是好孩子》、《溺爱》、《爱护村的儿童》等剧本,歌颂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配合当时的对敌斗争,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同时为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当年的许多队员后来都成为在全国颇富盛望的音乐家:文学家和戏剧家。1944年西战团与延安大学鲁迅文艺学院合并,被分配担任戏剧音乐系秘书。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11月回到太岳区晋南中学工作。到校不久,发起和组织了晋南中学劳动剧团,编写和导演了《顽区儿童》、《捉特务》、《可怜的孩子》、《摸嘴》、《捉鬼小站岗》等剧,在当地城乡演出后,反响很大。大型眉户剧《可怜的孩子》被邀请到部队巡回演出了20多场,每演出一场,台上台下哭成一片,大大地激发了战士、群众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斗志。劳动剧团的宣传演出,有力地配合了支前、参战、劳军、土改等工作,对农村剧团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了当地的文艺宣传活动,并给第一野战军总队部战斗剧社输送了一批文艺干部。1949年夏,代表晋南地区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同年,调中共晋南地委任宣传科长、临汾文工团团长。1951年获山西省文艺新闻发奖大会一等奖。1952年6月任中共临汾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55年4月任山西省文化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分管过艺术、戏剧、群众文化、文物、出版发行、人事、党委等工作,曾连任山西省文联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批斗,他身处逆境,坚持实事求是,向“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70年8月被下放到永济县常旗营村插队劳动。1972年4月不幸病故,时年58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景炎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