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夫同志简介:

冈夫,原名王玉堂,曾用笔名陈迹、沙雨、沙玉、季玉、愚堂、宇堂、安克、山仁、昂夫、冈捷耶夫等。1907年1月生,山西省武乡县人。幼年时读过一些古文和干家诗等。十四岁考入公费的山西外国文言学校,学习期间受“五四”、西欧和苏联文学影响,于1.925年前后开始练习写诗。高中毕业后在太原兵工厂当德文见习生。1927年4月间,曾与同学郭子明、友人张青萍等在《晋阳日报》上创办副刊《SturmUndDrang》(狂飚突进之意,并被称为《S.D》社),每周一期约办一年。1928年同任行健在太原某报上合办一个周刊,名为《白光>,约为半年左右。次年在高沐鸿主编的副刊《前线上》发表过短的诗文。1931~1932年在李曙放主办的《山西民国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过《悼亡姊》、<生活意义答问》等诗。1932年五一节发的《革命的五月祭》-诗,在当时社会上有过积极的影响。是年秋在北平参加了“左联”,同年12月被捕,判入草岚子监狱。次年(1933)在牢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写了许多忠于现实、幽默而又含愤怒的狱中诗。1936年冬出狱,回太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在高沐鸿主编的《开展》上发表新的诗作。同时将在狱中所写九首干余行,较有份量的长诗编为一个集子,其中有歌颂苏联成就的《十月》;有《透过监狱的墙》,歌颂由苏联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所传达的各革命国家共产主义运动之热烈情状;有写示威游行的《戴小红帽子的巴黎人》;有写擂动狮皮鼓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阿比西尼亚之歌》(二首);有纪念国耻四周年的《九·一八悲愤歌》;有掀起民族抗日革命运动第一高潮的《一二·九之歌>;还有两首关于“五·一”的诗。这九首诗就以“九”的谐音名之日《赳歌》,沐鸿以“马丁”笔名写了序言,寄给上海马子华君,另一份(署名冈捷耶夫)寄给尚在日本的郭沫若。不久抗战开始,1937年太原失守后,赴晋东南地区参加抗战动员和文化工作,历任中共武乡县临时工委书记,山西第三专区民革中学政治主任,晋东南文教界抗日救国总会理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理事,《抗战生活》编委,前方《鲁艺校刊》编委主任,太行区文联副主任等职。这期间写过一些街头诗、歌词、短剧及散文小品等。还有《九月谷上场》、《人民大拥军》等长诗。写参战英雄的<申海珠》长诗,曾获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第一次文教作品诗歌甲等奖。建国后,先后任山西省文协主任、华北文联筹委、文学组长、中国文联联络部部长、学习部部长、党组成员等职。1954年出版了诗集《战斗与歌唱》(作家出版社)。其它诗作与人合作集为《人民大翻颂》(1947年,华北新华书店)、《英雄的土地》(195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和《红花绿叶词》。后者是写开国以后山西第一次劳模大会的一首长诗,曾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诗歌甲等奖。在华北时与王应慈、任桂林合写的电影文学剧本《虎穴追踪》,被选入《肃反电影文学剧本选》(群众出版社,1979年,北京)。1960年着手写作的《草岚风雨》,终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同年《冈夫诗选》也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辑录的诗文集《远踪近影》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1985年于山西省作家协会办理离休手续。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享受副省级待遇。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冈夫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