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来印,1919年生,河南省清丰县大岳庄人。1928年随家人逃荒到江苏省砀山县。1931年入唐家科班学戏(豫剧)。1935年结业,随剧团流动演出。1939年春回原籍。1943年在本村参加农会,当民兵打日本。1945年春参加卫河县(清丰县)文化艺术干训班学习。同年秋参加本县五腔调剧团任导演兼演员。排演了新编传统戏《反徐州》、《人在曹营心向汉》;现代戏《沙区扫荡》、《烟后痢》等剧目。1946年夏调到冀鲁豫边区昆吾县(濮阳市)众艺剧社任导演、武工教练。1947年5月剧社集体转入刘邓大军,改名为新青年剧社,任导演兼演员。曾饰演《包公赔情》、《铡美案》剧中的包公,《三打祝家庄》中的石秀,《闯王进京》中的刘宗敏等角色。导演的历史剧目有《王进奔延安》、《深山保卫战》、《三打祝家庄》、《闯王进京》、《红娘子起义》等,现代戏有《刘正义参军》、《拥军模范》、《地雷大搬家》、《罗汉钱》、《小女婿》、《王秀鸾》、《兄妹开荒》等。受到各界人士的称赞。1950年调平原省,编为艺校三队。仍任导演。1953年调到河南省文化局导演组,搞戏剧改革工作。1956年春调河南省戏曲学校任教务处主任,后评为高级讲师。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省文联委员。1987年5月离休,文艺8级,享受处级待遇。田霞光田霞光,原名田军。1930年2月生,河南省沁阳县西万村人。1944年冬他在新安县地下党组织安排下,一行10人,暗渡黄河穿过日寇封锁线到山西阳(城)南县参加抗大太岳分校五连学习(对外是八路军中条山游击大队)。1945年5月,被调到太岳军区政治部宣传队(即晓光剧社)任宣传员。除演出外,曾深入农村做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还参加过反“扫荡”和上党战役。1946年2月,转入沁阳中学学习,负责辅导校宣传队活动。1947年4月他考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文艺研究室,学习音乐专业(主任陈荒煤、光未然),曾为歌剧《保卫麦收》、《赵贵只转变》配曲(合作),为表演唱《上天堂》作曲(合作),编写歌曲《为人民立功》(载《山西文艺史料》)等。9月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8年春,参加以王任重为团长的中共冀南区党委临清工作团,在山西工作期间,曾记录的有《沁源秧歌》、《阳城秧歌》,由北大艺术学院编入《晋冀鲁豫民歌集》中。北方大学与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大合并后改名为华北大学,他入三部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太行四分区沁阳县沁河剧团,任音乐教员,创作有《欢送南下干部》(合作),载《太行文艺》第五期。剧团与专署文工团合并,改名为太行四分区沁河文工团,仍任音乐教员、乐队队长、兼导演工作,曾组建和培训出全区第一个铜管乐队和腰鼓队。导演剧目有《白毛女》、《刘胡兰》、《王秀鸾》、《同志,你走错了路》、《抗美援朝小歌舞》等节目。1952年8月,被调到平原省艺术学校四队任音乐教员。1953年3月,调山东省群众艺术馆工作。曾在《山东歌声》、《群众艺术》、《广播歌选》、<活页歌选》、《群众乐坛》、《群众文化通讯》任编辑。记录整理的临清时调《撤大泼》在全省广为流传。有近百首歌曲和为歌剧的配曲,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有的灌制了唱片和录制成电视片。还发表了论文《生活与民歌》等。几十年来,利用业余、自费拍摄和收集了有关群众文艺活动底版5000余幅,积累了一批较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在编辑《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和《山东文化艺术志》的工作中受到文化部、中国音协及省文化厅的表彰。1990年离休后,参与了电视剧《丁宝桢》(饰德州知府赵新)、《孔子》(饰鲁国老者)、《古城青史》(饰伪军书记官)、《戚继光》(饰赵太监)、《柳桥》(策划、制片)、《应当告诉他们》等片的摄制和辅导工作。曾任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山东省音协理事,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东卷)编委,山东省艺术馆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