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怀同志简介:

刘德怀,原名刘兆淮,化名卯钊,笔名时代、王淮等。1926年1月生,山西介休人。1939年春参加革命,秋加入共产党。年底调入本县游击大队民运队,从事演戏、歌舞、宣传民运工作。因在一出反对投降的剧中扮演儿童三儿,群众都呼其“三儿”。1940年秋组织保送去太岳中学深造,后期任党总支委员、学生会主席和战斗班长。在反“扫荡”、打窑洞、开荒地的间隙,创作演出话剧《筐筐队》。1944年春改编《小二黑结婚》为话剧,为最早将赵树理小说搬上舞台的作品。冬天在太岳区群英会上献演。同时在太岳新华日报发表《西红柿》等通讯,被吸收为报社通讯员。为配合形势,在校参加编演《皖南事变》、《制止胡宗南进攻延安》等活报剧,在社会上演出。1946年步行600里至邢台北方大学求学,为配合“五四指示”土改运动,参加学校“翻身剧团”演出《白毛女》歌剧。虽然演配角,仍获得边区政府副主席戎伍胜的称赞。后转考该校陈荒煤为主任的文艺研究室。不久,文研室扩大为艺术学院,光未然任主任。他因此有机会博览文学名著,奠定了从事文学的基础。期间担任院党支部组织委员、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书记和学生会主席。在院发动的创作运动中,创作的歌剧《郭保参军》、《全家立功》及歌词《石雷阵》等获奖(见山西文艺史料第三集)。1947年春全院代表边区至刘邓大军后方医院慰问伤员,分组深入病房表演。秋,母亲被敌迫害致死,为母奔丧,至边沿区随游击队与敌周旋,第一次写出小说《抢粮》和《老张散传单》。在全国解放后分别发表于广东《小说》杂志和《天津日报>副刊。冬,参加“三查”运动。1948年春夏,参加太行:冀南区的土改运动。8月,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大合并为华北大学,毕业后留校为第三部(艺术学院)研究生。随着解放战争迅猛发展,辗转于河北、山西之间,奔赴太原前线、平津前线,到长辛店铁路工厂生活,写出报告文学《-架机器的复活》(刊载于《人民日报》)。进京后,1949年到中央戏剧学院剧本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50年参加丁玲为首的中央文学研究所筹建工作,翌年入第一期研究员班学习。1953年结业,分配至全国文协(作协),请求深入生活,回到山西,到省文联工作。1961年调任晋中文联主席、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85年离休。为文艺六级,职称为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的集子有《夫妻关系》(工人出版社)、《侦察的故事》(上海儿童文学出版社)以及《春天里的故事》、《地头打赌》、《大路宽又长》等小说集,歌剧《新条件》(与张蓬合作)(山西人民出版社)。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刘德怀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