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翔,1928年生,山西省辽县(现为左权县)壑岩村人。1944年11月于太行联中毕业后分配到地方工作。1945年8月调部队工作。1946年元月调太行四分区政治部文艺宣传队工作。任戏剧组组长。演出节目,京剧有《打渔杀家》、《九江口》、《反徐州》、《反西凉》等;新戏有《喜相逢》、《还毛驴》、《捉俘虏》、《兄妹开荒》等。在新戏里均扮演主要角色。并经常被派往部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随部队参加战斗,曾荣立二等功,受到奖励。1947年初,宣传队与四专署文工团部分演职员组建为道清文工团,不久改为四分区文工团。任戏剧队队长。曾饰演《白毛女》中的大春、《赤叶河》:中的禾子、《三打祝家庄》中的钟离老人。1948年4月该团解散。调到太行军区文工团任队长。1949年9月,太行军区文工团调山西军区,改为山西军区文工团。曾参加演出了《千里寻部队》、《暗箭》、《钢铁战士》等剧目。1954年4月调山西省歌舞剧团任演员队长。后曾调做教育、统战、侨务、外事等工作。曾任山西外事办公室副厅级调研员;山西省翻译职改指导组成员、高评委副主任。1989年11月离休。李和曾李和曾,1921年生。北京市人。9岁时考入焦菊隐主办的中华戏曲职业专科学校,在第二期学习,主工京剧老生。因其嗓音高亢宏亮,很受教师、著名演员高庆奎的器重,精心传授。17岁毕业后又正式拜在高的门下,故擅长演“高派”戏《哭秦庭》、《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金粉记》:《豫让桥》.等。初与宋德珠经常在北平、上海等地演出,后因日寇“强化”治安,又为家庭所累,就到外地、农村去演出,所谓跑了“帘外”。194\'5年初在山东高唐县演出时,接触到一些中共地下党员、爱国民主人士,始对祖国的前途有所认识。日本投降前夕,在晋冀鲁豫边区参加冀南军区第一分区文工团,任名誉主任。因不是京剧团,演《血泪仇》、《白毛女》只能以地方戏的曲调来演唱。后来转入冀南军区第四分区民主剧团(系京剧团)任副团长。经常在南宫、临西一带演出。除以演稍加整理的京剧传统戏外,也试搞了些现代戏,有如配合参军的《两枝光荣花》等;还搞过些新编历史剧,有如《闯王进京>等。1946年,冀南军区将民主剧团交由冀南行署领导,在威县经过整风后,演出剧目大有改观。首演了当时行署参议王颉竹编写的反迷信大型京剧《河神娶妻》(饰西门豹)和新编历史剧《将相和》(饰蔺相如)。此外,还排演过新戏《红娘子》(饰李岩)、《嵩山星火》(饰徐广义)、《三打祝家庄》(一打饰钟离老人,二打饰林冲,三打饰宋江)。1948年秋,民主剧团与延安平剧院在石家庄合并为华北平剧院,归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领导。合并后第一次到西柏坡为党中央、毛主席演出,在《空城计》中扮演孔明。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任戏曲改进局京剧实验工作一团副团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国京剧院成立,历任副团长、团长、副院长等职。参加排演的新戏很多,有《红娘子》、《进长安》、摘星楼》、《朱仙镇》、《彝陵之战》、《孙安动本》、《智斩鲁斋郎》(饰包公),以及现代戏《詹天佑》、《节振国》、《白云红旗》、等。还喜欢演麒派戏《闹花灯》、《徐策跑城》等。也演过高派的花脸戏《打龙袍》(饰包公)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