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霄彤,原名杨清善。1926年生,河南省清丰县人。自幼受家庭的熏陶,热爱戏曲,擅唱河南坠子。1939年2月考入清丰县抗战剧团。1940年初并入冀鲁豫边区救国总会大众剧社分社。同年转入大众剧社。在硝烟弥漫的战斗年代里,他和剧社的同志一起活动于敌战区、游击区,昼伏夜出,四处奔波,深入农村宣传演唱,发动群众,鼓舞战士同敌人进行战斗。除了演唱新编河南坠子外,还先后主演豫剧节目《汉奸的下场》、《一念之差》、《骂寇》、《皖南事变》、《谁是救星》等。1943年秋,调入边区第三抗日中学读书,担任学生救国会主任兼文娱委员。翌年毕业留校任教导干事。在学校时一直负责组织校内文娱活动,担任指挥编导,还主演过话剧《重庆风光》、《崔金斧》和翻译的独角戏《傻瓜》。编写了高调剧《闹佛堂》、哑剧《国际酒店》等。都由学校业余剧团排练演出。因当时鲁西南地区没有专业剧团,这个学校的业余剧团显得非常活跃,在群众中颇有影响。后来地委正式命名为社会教育部,成了一个专业性文艺团体。1945年社教部40多人被集体送到冀鲁豫边区文工团,调到鲁西南军分区宣传队(烽火剧团)做领导工作,曾主持排演了话剧《模范家庭》、<第一炮》等剧目,并担任主演。1947年军分区宣传队撤销,调到军区战友剧社任分队长,后又调到民考支队任宣传干事。这时他撰写的一些通讯、特写和快板诗,多数发表在军分区的《烽火报》和《战友报》上。其中快板诗《又没打上》被选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丛书《冀鲁豫文学作品选》。在解放战争期间.,曾因对部队和对敌宣传工作成绩显著,受到上级嘉奖,记过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49年进军贵州后,曾任贵州军区政治部文化科副科长、贵州省第一届文学艺术联合会执行委员。后任都匀军分区副政委。行政13级,正师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