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年,笔名光未然、华夫。1913年11月生。湖北省光化县老河口镇(现老河口市)人。1927年,在家乡参加大革命,同年加入共青团。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年代初期,在武汉开始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6年创作的歌词《五月的鲜花》(阎述诗谱曲),在“一二·九”学生运动后期和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播。1938年出版《街头剧创作集》(汉口扬子江出版社、三联书店)。1938年春,在武汉参加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工作,并担任由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的该厅中共特支干事会宣传干事,负责与十个抗敌演剧队的集训和联系工作。同年8月,率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到晋西吕梁游击区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2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3月创作了著名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5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演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黄河大合唱》简谱本于1940年在重庆生活书店出版。1940年至1945年10月,在重庆、昆明等地,在党领导下从事文艺组织领导工作,并写出长诗《屈原》、《阿细人的歌》(1944年,昆明出版社)、《安魂曲》等优秀诗篇。1946年11月,由北平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编写了小册子《蒋介石绞杀文化》(由边区新华书店出版)。次年春天,任边区北方大学教授、艺术学院院主任兼文学组主任。4月,他成功地发动和主持了一次全院文艺创作运动,并带头创作了《下中原》等几首歌曲。在这次“文艺创作运动月”获得奖励的作品有:剧本《兄弟参军》等14种,活报、快板剧《平安家信》等4种,歌表演、大秧歌《上天堂》等8种,弹词、鼓书《王桃梅转变》’等3种,洋片《崔用只大翻身》(画),歌词《地雷》等56首,歌曲《我的枪》等43首。6月18日,他向全院作了《创作运动总结报告》,指出:“创运”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创作能力,“又增加了边区人民精神文化的财富”。7月,与吕班等教师率领由艺术学院师生70余人组成北大剧团,到山东馆陶慰问后方伤病员。8月15日,受晋冀鲁豫边区文联聘请担任理事,参加文联领导。年底到邯郸参加土改。1948年夏,在北方大学与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合并为华北大学后,任该校第三部(文艺学院)副主任。1949年2月,随军进入北平,参加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工作。此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先后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教育长兼创作室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党组书记、剧协秘书长兼创作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并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主编等职。在“文革”中受到林彪、“四人帮”迫害。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4年冬,在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作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的长篇报告,继续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解放后著作有:诗集《五月花》(1960年作家出版社)、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文艺辩论集》(1958年,作家出版社)和著名歌词《三门峡大合唱》、1《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粉碎“四人帮”后,写了政治抒情诗《革命人民的盛大节日》、怀念周恩来的诗《惊心动魄的1976年》和歌颂石油战线英雄事迹的长篇叙事诗《英雄钻井队》等。近年来,先后出版了《光未然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论文集《风雨文谈》(上海文艺出版社)、《惜春文谈》(上海文艺出版社)、《光未然戏剧文选》(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散文杂文集《江海日记》(群众出版社)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