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汉荚(1910^-1979)宿迁大兴人。l931年毕业于淮阴中学高中师范科。后任宿迁县立文昌阁小学教师、校长多年。在任小学校长时,兼授六年级国文,常选讲《民族英雄史可法》、《岳飞轶事》、《林觉民绝笔书》、《烈士胡阿毛传》、文天祥《正气歌》等课文。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1938年宿城被日军侵占,学校停办。 1942年,先后任宿迁县东部地区的中学教师、运河特区中学副校长、宿迁县文教科长。1945年主持文教科工作时,在大兴、丁嘴一带8个村试办“教育实验区”,办起儿童班、成人班、妇女班。其办学经验在全县推广,并在《淮海报》上向全淮海地区介绍。 1947年1月,他随华东建设大学附中北撤山东,任附中教干班主任。是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任淮海教育干校校委兼小学教师训练班主任;8月,调任宿迁县文教科科长。 建国后,先后任宿迁县人民政府秘书、副县长,主管过文教、工业等工作。他在主管文教工作时,平易近人,有学者风度,知识广博,有“小博士”之称。曾参与《宿迁志资料(1911y1949年)》的审定。在文化教育界有很高的威望。 1957年,他主持宿迁县玻璃电力食品加工联合厂的筹建工作。1958年4月,是扛苏玻璃厂筹备处成员,后任副厂长、厂长。为掌握玻璃工艺技术专业知识,常常自学至深夜。建厂前他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在地、省、部之间反复游说,争得江苏玻璃厂在宿迁县创建。筹建中,国家建工部认为宿迁石英砂含铝量较高,不宜生产平板玻璃,通知该厂停建。欲另选厂址。他为此饭不思,睡不宁,深人现场实地考察、化验,发现大粒砂含铝低,可作平板玻璃原料;细砂含铝高,可供陶瓷器皿厂使用,用筛选法分别使用,可达矿产综合利用之效。并用此法选送样品请大连玻璃厂试制成功,国家建工部因此决定仍将江苏玻璃厂建在宿迁。从厂址的选择到楼房的建造,从购置机械设备到技术人员的培养,无不倾注他的心血,为江苏玻璃厂的筹建,为宿迁玻璃工业的发展,立下丁汗马功劳。 “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造反派错误批斗和不公正对待,但他泰然处之。他在“靠边站”期间天天打扫厕所和裕池,乐此不疲,并与工八打成一片。表现出共产党人能屈能伸的博大胸怀。 “文化大革命”后期,他恢复工作,分配在淮阴地区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院址在原宿迁师范学校皖内,后改名为淮阴市第三人民医院)任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但仍念念不忘宿迁的玻璃工业。对苏玻1977年扩建十分振奋,作诗赞日:“创始原难扩亦难,一年奋战工程完。厂房建设尤优越,生产规模论倍翻。连栋高楼居户喜,实现玻城似指弹。”直至他逝世前几天,还打算盖房于苏玻附近,以时时亲睹苏玻的发展为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