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非光同志简介:

徐非光简历 山东省莱州市人,1929年11月4日生于青岛,1937年七七事变后返回故乡。 1938年,曾在八路军在莱州城举行的9.18七周年纪念大会上代表儿童发 表了讲话。大会后被推举为河套村抗日儿童团长。是年9岁。 1940年,不满11岁正式参加胶东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领导下的孩子剧团,是 当时戏剧、舞蹈和合唱的最小演员。 1941年春,临时抽调到“平招莱掖边区根据地工作团”作儿童工作,主要工 作是组织儿童团,教唱抗日歌曲。 1942年,反扫荡后,第一次发表了第一首短诗《行军路上》,被当时的领导 推荐发表于胶东文协主办的《胶东大众》杂志(当时陈志昂同志还为之谱曲)。 1943年,因日寇扫荡加剧,解放区缩小,孩子剧团改编为大众剧团后不 久。因年龄过小被暂时疏散返回老家,同年,加入共产党,当时不满14岁。 1944年夏,进入抗日军政大学胶东分校(教导二团)学习,并且于1945年 在那里参加了解放莱阳等地的抗日大反攻。 1945年秋,调往刚刚解放的烟台市,在警备司令部任机要员。解放战争 爆发后,参加了昌邑、莱芜、潍坊、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 1949年4月23日,参加三野七兵团的渡江战役。5月3日杭州解放,进杭州 后任浙江军区机要处股长、科长。 1953年,调入中办机要局任业务科长。 1955年至195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研究班学习。 1958年,毕业后调教育部政教司任处长。 1978年,调文化部政策研究室,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 1979年,参加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的筹备重建工作,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 1980年,调中宣部文艺局理论处任处长和局级调研员。 1985年至1989年,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79年,正式参加作家协会,后来大部分时间从事文化、理论评论工作。 从50年代开始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求是》《前线》《文艺报》 《真理的追求》《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华魂》《当代电视》《中流》等报刊发表 文艺评论和政论文章数百篇,约三、四百万字,其中已结集出版的有《赶考—— 远未终结》《艺术属于人民》《“和平演变”战略的产生及其发展》等。 1994年离休。在这之前1990年受当时中宣部委派,协助林默涵、魏巍同 志创办《中流》杂志,任常务副主编。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徐非光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