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耕堂同志简介:

张耕堂(1932- ),普陀区展茅镇田公岙村人。1945年1月参加革命,1947年1月入伍,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第三劳改队药剂师。1980年离休。 张耕堂,1932年1月28日出生在上海。父亲张孝人系展茅田公岙人,母亲吴杏娥为勾山塔岭下 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父亲因被蛮横的日本兵驾驶的吉普车碰伤,不久在贫病交加中含愤去世。同年底,张耕堂在母亲带领下返回老家生活。他在家乡大展启后小学断断续续前后上学二年,接受了一些文化教育。 1944年秋,年仅12周岁的张耕堂在母亲吴杏娥的支持下由党的地下组织安排到上海。1945年1月奔赴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四军二师抗日军政干部学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军政干校,他学习文化、政治、军事等课程,晚上和其他学员一起教当地穷苦家庭的孩子识字。 1946年,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国的援助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赢得战争主动,我华中(后改为华东)野战军主动让出了两淮根据地,军政干校奉命北上。张耕堂随干校一路行军,一路学习和宣传。在苏中自卫反击的七战七捷 战役中,他随军转战,参加担架队,护理转运伤病员,年底进入了山东境内。1947年1月,他由干校调入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第二十野战医院学习药剂,后分配到下属第二医疗队任调剂员。 1947年到1948年二年中,张耕堂随军转战山东各地,进沂蒙山区、抢渡黄河、涉越黄泛区,参加打击国民党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他先后经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挺进鲁西南及打周村、解放潍县等,在战场上积极收治伤员。淮海战役开始后,又一路南下。1949年4月21日黎明时分,他随军渡过长江,不久参加解放南京、上海战役。 在解放战争特别是初中期,我军药品奇缺,除了利用战利品外,张耕堂他们自想办法,用沂蒙山上的山楂配成山楂叮,将鸡蛋壳焙、碾、筛后充钙剂,把土硫黄配成软膏,解决了部队急需。在渡江后的京沪杭战役中,他立三等功一次。1949年8月还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49年底,他奉命调入九兵团卫校学习,任药剂训练排的学员排长。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张耕堂当时在山东曲阜地方医院治病,经多次请求,于12月中旬搭邻军火车奔赴朝鲜前线。他在志愿军二十野战医院工作,先后参加了二、三、四、五次战役,立四等功两次。1951年1月,调入志愿军二十军二队任调剂员,并奉命归国休整。同年夏初,调到兵团留守处干部学校任司药。1953年1月1日转业到山东省转业干部速成中学。1955年,调入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第三劳改队(对外称济南生建机械厂)工作,任司药、药剂师。1958年在调千学习中,任学员班长、支部委员。曾受到省教育系统抗洪(黄河)指挥部通令嘉奖。“文革”后期劳改队撤消,干部全员调入济南市,他到第八机床厂,后又并入黄河汽车制造厂。1980年12月,张耕堂因身体条件关系,提前离职休养至今。现所属单位为济南中国重汽公司车桥厂。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Chief

我是张耕堂的晚辈

入驻晚辈
  • Chief
    Chief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