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裕民(1889-1939),原名杨彦伦。河北省迁安县杨团堡人。1904年15岁赴天津一家工厂当学徒,一面做工,一面发奋读书。后考入北平工艺学堂,不久转入南开中学。在南开中学参加了周恩来组织的觉悟社,并和周恩来等人同台演出宣传新思想。1920年受“工业救国”的影响赴美国梅茵大学留学。1923年归国后从事化学科研和文化教育工作,先后任河北省工艺化学工艺课课长,河北工学院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激于爱国义愤,奔走呼号:“大丈夫宁死疆场之上,也不辗转床褥之死!”1932年“长城抗战”爆发后,他动员群众奋勇协助二十九军在喜峰口对日作战。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辞去了大学教授职务,携家眷返回乡里,准备组织军队,抗战到底。不久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华北人民武装抗日自卫会”并与共产党员李运昌、李楚离同志组织了抗日联军“冀东分会”。他奔走于天津、唐山、遵化之间,积极筹购武器弹药,发动群众。1938年春,携女儿杨效昭到遵化进行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同年5月,中共中央调宋时轮支队与邓华支队合并组成了八路军第四纵队,并协助冀东大暴动工作。6月底他参加了中共四纵党委在丰润县田家湾子召开的军事会议,为大暴动作准备。会议通过了起义纲领,确定起义队伍名称为“冀东抗日联军”。起义队伍由三路组成,他任第三路政治部主任。7月6日,他在遵化县地北头村宣布起义。在共产党员李楚离帮助下编成了一个总队,最后发展到近万人,数月间攻克了玉田、丰润等十五座县城,势如破竹震撼华北。1938年11月,朱德总司令电召他到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接见他称“实堪作全国民族解放战争之模范”。1939年夏,日军集中了6个师团的兵力向晋东南进行“九路围攻”。频繁的战斗和行军,使他身心疲惫,胃病复发且日益严重。不幸于7月21日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50岁。八路军总部在太行山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朱德亲笔题诗:渤海毓雄,民族之杰,霭霭风仪,异质挺特;冀东起义,倭奴气慑;瞻彼真容,彪炳日月”。毛泽东从延安发来唁电称“国家在风雨飘摇中对我辈持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