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好礼(1904—1943),原名郭福堂。河北省临漳县郭小屯村人。8岁入小学,后考入大名县教会办的华美中学读书。毕业后任教于大名黄金堤村学校。在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影响下,经常带学生上街游行、贴标语,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斗争。后弃教从戎,到安阳参加了冯玉祥的国民联军,后任连长。1930年回家乡临漳县组织地方自卫武装,任保安中队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河北民军第一路副司令。在卫河以西地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组建第五支队并兼司令。1938年秋,他率部转移到鲁西北的东阿县,驻扎在黄河两岸的鱼山、香山一带,与八路军东进纵队、筑先纵队协同作战。1939年由国民党河南省第三专署专员委任为临漳县县长兼自卫大队长。他召集旧部,改编地方民团武装,仍以五支队的番号进行活动。1939年6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他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主动提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经过党组织的进一步考察,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同年底,他把第五支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十三支队。1940年春正式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四团,任副团长。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9月他从前线调到冀南军区轮训队任副队长。1941年9月返回冀南一分区,任分区参谋长,并组织抗日武装“临安支队”。1942年9月经宋任穷亲自批准成为正式中共党员。不久,冀南军区决定组建路南支队,他任冀南一分区参谋长兼路南支队司令员。率部活动于广平至大名公路以南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2月27日,在河北魏县漳河村反击日伪军“铁壁合围”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9岁。刘伯承、邓小平在给郭好礼父亲的唁电中称:“好礼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艰苦卓绝英勇牺牲之精神,足为三军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