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平,原名袁维钧,笔名肖平。1915年2月出生于太原市。在太原第一师范附小毕业后考入阳曲十二县联合“阳兴中学”。“九·一八”事变后,当选学校代表,参加山西省学生联合会,任执行委员、募捐部部长。为声援爱国将领马占山奋勇抗战,曾举办了“援马游艺会”。因斗争需要而同文艺发生了关系。从1932年起,在太原先后参加了“春明”、“亚波罗”、“五月”、“雪花”、“太原”等剧社,在国防戏剧影响下,与剧团同仁排演了田汉、熊佛西、于伶等人写的话剧《湖上的悲剧》、《屠户》、《0S0》等。后来,戏剧家张季纯为剧社讲课、排戏,传播戏剧知识,剧社又演出一些外国古典名剧,诸如歌德的<克拉维歌》、莫利哀的《悭吝人》、歌尔多尼的《女店主》及日本著名剧作家菊池宽的进步话剧《父归》和《婴儿杀害》等。1935年白色恐怖笼罩太原,转而参加了“西北剧社”。1936年10月正式参加革命,进入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由薄一波负责的决死队前身的军政训练班。1937年8月正式参军,担任决死一纵队的宣传队长。参加编剧、导演和登台表演。1941年在太岳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太原剧社到决死队期间,用肖平的笔名创作过四个话剧。1937年写的《地窖》,通过一个小姐的恋爱故事表现了贫富悬殊、阶级压迫的主题;《上帝的儿女》则讽刺了基督教徒的伪善。这两个剧本都刊在张季纯主编的《文艺舞台》上。,1938年写的多幕话剧《上当了》,揭露汉奸的欺骗行径(曾刊登在李伯钊编印的剧本汇刊上)。1940年写的五幕话剧《人民子弟兵》,描写抗日战争中的军民鱼水关系,歌颂了子弟兵为人民的思想,这个戏曾去太行区涉县参加刘伯承的一二九师的全师汇演。1942年,到延安“鲁艺”学习,途经绥德被留下参加整风学习,后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文工团工作。日寇投降后,随抗大开赴东北,学校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任文工团副团长。锦州战役结束后,由东北局组织部调到黑龙江省兴山市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后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曾任党总支书记、副厂长、代理厂长。1975年调往四川成都,任蛾眉电影制片厂第一副厂长,直至1982年离休(享受正厅级待遇)。离休后调电影局参加体制改革调研工作,曾在全国报刊发表关于电影体制改革的论文十余篇。1984年调深圳影业公司任总经理,后回北京担任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8年。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常委、四川与广东影协分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