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藜,原名徒弟,笔名鲁藜、许流浪、流云、鲁加、鲁家、小犁、老鲁、司马仑、许怀榕、黎未。1914年12月生。福建省同安县马巷许厝人。三岁随家人远离故乡,侨居越南提岸市。1932年回国,入集美乡村师范实验学校学习,始在《厦门日报》副刊发表处女作《母亲》。曾加入反帝大同盟、互济会等组织,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春赴上海,在陶行知创办的上海工学团任辅导员。期间加入上海文总劳动者教育联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到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春分配到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9月随前线文艺工作组挺进敌后晋察冀军区,在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宣传部当干事和战地记者,在重庆《希望》杂志发表歌颂延安的《延河散影》。1941年出版反映抗日根据地斗争生活的诗集《醒来的时候》(希望社)和《锻炼》(海燕书店)。1942年回延安参加整风运动。此后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教。抗战胜利后,在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和北方大学文艺学院从事创作和教学。1949年1月随军进入天津市,任天津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主编《文艺学习》月刊。,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0年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枪》和报告文学《李村沟的故事》。1952年继续在该社出版抒情诗集《时间的歌》和《星的歌》。1954年在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红旗手》。1955年至1979年,蒙受冤屈,长期从事农业劳动。1979年10月后,冤案得以平反,重返文坛。离休前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继续在《诗刊》、《新港》等文艺刊物发表诗篇,并编就诗集《天青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