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策,1939年秋任鲁西北妇女抗日救国会生活改善部长。鲁西北妇 救会组织群众宣传抗日,开展拥军活动,不久,8个县都搭起了妇救会的 架子。后来,樊策任范县妇救会主任。1941年,樊策与鲁西区党委教育 科长、 《鲁西日报》总编辑巩固结婚。 为了解决妇女干部的特殊困难,1944年4月,冀鲁豫行署通知成立 冀鲁豫区婴儿保育院,并令樊策任副主任。樊策带领同志们艰苦创业, 自力更生,以一只盛煤油的破铁桶和一把菜刀为全部家当,借住老百姓 的房子,在范县小吴庄筹备成立了保育院,并在《冀鲁豫日报》上刊登 了保育院成立启事。保育院接收本区区级以上脱离生产的党政军民机关 团体妇女干部的婴儿,最初以50个婴儿为限,许多干部闻讯都异常欣喜, 纷纷前来送孩子,实际收容的多达60人。 由于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送到保育院的第一批孩子普遍营养 不良,大肚细腿,面黄肌瘦,“三根筋顶个脑袋”,有的患有严重疾病。 樊策带领保育院的同志们克服种种困难,精心养育,一个夏天过后,孩 子们全部恢复了健康。保育院接收养育的孩子,不仅个个健康活泼,而 且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1945年春,为了解决妇女干部生孩子的 困难,保育院增设妇产科。 从成立至1945年夏,保育院先后驻范县小吴庄、东里村和濮县徐庄、 观城县合寨,其中在徐庄驻得最久。保育院与所驻村庄的百姓关系都很 融洽。1944年秋,日军准备对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保育院 以徐庄为大本营,把孩子、干部分散在徐庄及周围村庄。当地群众积极 帮助做掩护工作,村干部们坚决表态: “有我们在就有保育院的孩子、干部在!”1945年春节,徐庄村干部群众吹着乐器、打着锣鼓给孩子们 送来了大食盆,里面盛满了他们自制的糖葫芦糕点和炒煮过的花生米等 年货。 1945年夏,保育院机构逐渐健全,樊策任主任。至8月,全院工作 人员已有50余人,收托婴幼儿60多名,经常收住产妇1 0名左右。樊策 为培养革命后代费尽了心血。 新中国成立后,樊策先后被调到河北保定、天津和北京工作。但在 儿子的记忆中,从记事起到读中学,母亲总是忙工作,见到母亲要在上 床入睡时。1958年,作为副院长,樊策最早参加了中国北方第一所纺织 院校——河北纺织工学院(今天津工业大学)的筹建工作。她办事干练、 有魄力,工作勤奋,待人和蔼可亲,毛笔字也写得好,深得学院师生好评。 为对学校师生进行形势教育,樊策还曾请己任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 丈夫巩固到学校作形势报告,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