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震同志简介:

李永震,男,汉族,1928年7月出生,安徽安庆市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离休前担任安庆师范学院校报编辑部主任。 李永震早年毕业于华东 新闻学院。求学期间,积极投身我党领导的进步学生运动,“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解放战争期间,响应党的号召,投笔从戎,参军入伍,先后被录取于新华社、新华日报合办的干部班和第二野战军军事政治大学。在刘邓首长亲自教育、率领下,投入解放大西南战役,从事随军新闻采访工作,并参加剿匪战斗,以及征粮、清匪、反霸、土改、民主建政等一系列血与火的斗争,先后荣获西南军区颁发的“解放西南胜利纪念章”、中央军委颁发的“胜利功勋荣誉章”。 五十年代前期,李永震即在军报和各级党报发表文稿共达120余万字,因业绩突出,被评获省级新闻通讯工作甲等奖,省报发表题为《向李永震同志看齐》的专文,介绍其事迹和工作经 验。此后,他先后主持县委党报通讯站工作,担任县报主编,省、地党报记者、编辑、组长,并兼任团支书、政治理论教员等职。1957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划为“内控右派”,调出党报。这虽是无形的惩贬,但自认为“是接受考验和学习新专业的良机”。无怨无悔,勤奋敬业。结果,被多次评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调任数所省、市重点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写作出版了《青年语文知识应用手册》专著。此后,十年“文革”,再次受到磨难,仍对革命事业忠诚如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政策,调入高校从事教学,政治辅导员等工作,干劲倍增,做出了更多的成绩。 尤其被各地二野军大众多校友、战友以及社会赞誉的,是他离休后这20年来的无私奉献精神——虽因历经坎坷,体质较差,收入也不高,但不辞年老休弱,省吃俭用,偕同老伴曾紫英(军大校友、战友,同样久遭折腾)一直坚持自费采写军大校史和二野军史素材,尤其着力于采写烈士事迹。甘冒风霜寒暑,远奔西南等地,跋涉11个省(市)、69个市县的部分城乡,甚至荒山野岭,白天采访,深夜笔耕,共写出并在各地报刊发表了约40万字文稿。后在广大读者的热情要求下,选编为《万水千山军大情》-书。此书在南京军区首长亲自主持并热烈祝贺的庆祝二野军大建校45周年大会上,首次发行后,引起热烈反响,成为畅销书。由此,他俩被校友、战友深情的誉为“笔耕伉俪”。他还应邀担任军大校史研究会(当时称“总会”,设重庆)会刊副主编,并应邀受聘高校新闻、文秘等专业副教授,在百忙中辛勤为国家培育专业人才。此外还被选任安徽省二野军大校史会副理事 长期间,还在安庆市组建“老干部报告团’’,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深得社会好评。安徽卫视对其感人事迹,派出采访车多次采访,于1999年建军节编入“安徽人”栏目,每次用8分半钟,连续3天播出4次。安徽日报也于2001年建军节,以半版篇幅、《风雨同舟军人魂》的通栏标题,并用两幅配文照片,发表长篇记者专访。享誉重庆的老记者柴志良在其专著《奉献者之歌》中,以一万二千字的长文,记叙了他心目中的这位传奇式人物,标题是《李永震传奇》。 半个多世纪以来,李永震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直到暮年仍然余热生辉。他廉洁奉公,为人正直,无论身处顺境逆境,对党和人民忠贞不渝,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各地知情的群众对他同声赞叹,不愧是一名令人感佩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共产党员。其业绩入编的书刊和媒体较多,诸如:大型彩印专集《开国将士风云录》、《中国当代名家名师传略》、《中国当代语文名师传略》、《世界华人英才录》、《光辉的征程》、《雷池之子》,享誉于军大校友中的会刊《革命熔炉》、《南京会讯》、《鲁讯》、《大别山》以及安徽卫视、安徽日报等等。 通讯地址:合肥市宿松路金安花园18幢A座204室;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开国群英

我是李永震的晚辈

入驻晚辈
  • 开国群英
    开国群英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