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战略位置重要,它是鲁中通往渤海、胶东等根据地的交通要道。1937年“七•七”事变后,为了开辟淄河流域的抗日工作局面,我泰山军分区决定拔掉敌伪设在马鞍山的这一军事据点。我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侦察股长刘锡琨、特务营副营长王法山等,来到当时的口头区公所驻地鹿角山研究战斗方案。他们根据侦察到的马鞍山实际情况,决定以西峰奇袭制胜。为此,让四县联办公安局一股股长董恒德负责找上山向导。董股长是小口头村人,根据平时了解的情况,推荐了三人作向导,其中14岁的少年董占军最为理想。 1941年夏季的一日,董股长在村头等候,当占军下地回来,就约他一起上了鹿角山。特务营王法山副营长详细问了马鞍山上的情况后,说:“解放马鞍山,让你当向导敢不敢?”占军回答:“只要打汉奸土匪,我豁上性命也敢!”大家都满意地笑了。第二天白天休息,晚上就分两路出发了。 第一路由连长李兆亭带两个排,按照预定的战略部署,来到马鞍山东南面“孟良台”上架起一挺机枪,直对南天门,以防敌人逃窜I另在山南面的岭顶上架起两挺机枪,以备掩护商袭队。另一路由特务营王法山副营长为队长,带领一个连长.两个战士及董恒德股长5人组成的奇袭队,每人配备短枪、大刀棚4枚手榴弹,带着两条绳子。由董占军、董占录、翟丕进作向导,从鹿角山出发,翻山越岭,从樵峪口直插马鞍山西峰。在接近马鞍山时,两个战士留下作警戒,一是山上遇到情况作接应,二是警卫后面安全。在占军的引导下,他们以石缝为梯,终于迅速地攀了上去。经过一段慢坡,有敌人新修的一道三丈多高、用石灰抹了缝的防御墙,由于墙高陡直,缝子严密没有抓、踩的地方,搭了人梯,还是上不去。王副营长对占军说:“看来爬墙的唯一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若上不去这次任务就完不成了,这千斤重担要你来担l”占军鼓足勇气说:“我来试试看l”他腰中扎上一条细麻绳,急速往上爬。尽管他身如猴,但仍然力不从心,胳膊和腿都累得颤抖了,在这关键时刻,他用尽全身气力,两腿用力一蹬,两手猛一扑,跃上了墙头。好险j稍事休息,他立即解下腰上系的细麻绳续了下去,让下面的人系上大绳子拔上来;找了靠墙跟的一棵粗壮树,把大绳的一端牢牢系好,又将另一端续了下去,随即下面的5人抓着大绳吃力地往上爬。天空一片漆黑,他们继续爬行,距敌人越来越近了,大家都屏住气,小心谨慎地爬到了最后一道防御石墙跟下,上面敌哨兵的酣睡声听得清清楚楚。这时,王副营长一马当先首先爬上去,拨开墙上的棘针帐子,一个箭步冲过去,敌人的两个哨兵还未醒来就做了俘虏。王副营长用枪口顶着他们的头说:“你们悄悄地到屋里,把枪全拿出来一定宽待;如若不老实小心狗命!”敌哨兵规规矩矩的进屋把敌人一个班的枪全部抱了出来,接着,王副营长给占军一枚手榴弹,让他与另一同志在此看守还在被窝里熟睡的俘虏。王副营长等又用枪点着敌哨兵带路搭话,驻扎在南天门的两个哨兵和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缴枪活捉。这时只剩下东峰北殿内睡觉的伪王队长及其家属。王戡营长又令俘虏喊话:“八路军已攻上来,快把手枪从窗口扔出来,否则让你全家上西天I”这家伙开头还骂骂咧咧不缴枪,最后为了保命,只得乖乖地把手枪扔出来,做了俘虏。就这样,我军一枪没放地收复了马鞍山,俘虏敌人20人,缴获手枪一支,步枪二十支。 “点火l”王副营长命令道。大家立即架起柴草点燃大火,在山下埋伏的两个排的战士,一看奇袭成功的暗号纷纷冲上山顶欢呼胜利,与奇袭队员们一起扛着战利品押着俘虏下山了。 这时,天已大亮。我军奇袭马鞍山的消息传开,周围村里的人前来祝贺。后来有人还编了一首歌谣在淄河流域广为流传:一马平川淄河滩,一夫当关马鞍山,一伙神兵从天降,一窝汉奸一锅端…… 自此,董占军参加了革命队伍。因年龄小,他先在区中队、县大队干通讯员,后加入我野战部队,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等,作战上百次,立大功.次。后因战斗负伤退役回家。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占军为革命做出了那么大贡献,但也从未以功臣自居。老人说:“我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已幸福多了!” (原载1995年6月30日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