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仁王路喜韩枫 王凤仁,1937年10月参加革命,1942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队员,太行军区炮弹工厂工长,太行军区长治市弹药厂工会主席,中央兵工总局接管四五六厂后任车间主任,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六三六厂、机械加工、机修车间和机动科联合党支部书记、厂工会主席、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副厂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因遭受迫害含冤逝世,年仅43岁。 1925年5月7日,王凤仁出生在山西省高平县南庄村一个贫苦农家。 王凤仁的父亲王德胜是个勤劳、性格刚强的乡村铁匠,全家人的生活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也从不皱眉头。农闲时他挑着铁匠炉走村串屯做些铁匠活,农忙时还要到地主家打短工,即使这样经年累月地忙活,也难以维持全家人的温饱。王凤仁从童年起便泡在难得饱暖的苦水里。 为了替父亲分担家庭生活这副重担,1936年2月,年仅11岁的王凤仁跟着本村的堂叔到距家50多公里的运城铁工厂学徒。铁工厂的活又脏又累不说,而且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老板娘又凶又狠,对于徒工更是说打就打,打完了还不给饭吃,结果不到一年,王凤仁便被折磨得两眼塌陷,皮包骨头。 当时,正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王凤仁亲眼目睹了运城街上衣不遮体的讨饭难民和随处可见老老少少冻饿而亡的尸体。这一切使王风仁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地主、资本家的凶狠、残忍、剥削劳动人民的本性,以及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发动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937年7月7口,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发动了全面侵略。华北战场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导地位。八路军第一一五、第一二O和第一二九师三大主力部队深入到晋东南、晋西南、晋东北、晋西北四个战区,展开了敌后作战,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极大地牵制了敌人的精锐,使游击战的烽火在敌后越燃越旺,革命的影响越来越大。上党地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配合八路军在晋东南展开了游击战争,团结抗日的革命浪潮席卷了太行山区,也传到了王凤仁的家乡,深受旧社会压迫的王凤仁一家就是在这个时刻举家参加革命的,当时王凤仁年仅12岁。 1937年10月的一天,王德胜把7岁的女儿寄放在别人家后用一根扁担挑着行装和2岁的小儿子,带着妻子和王凤仁一起悄悄从家乡出来,走山路绕小路直奔高平县杨村参加了驻扎在此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三纵队。 山西抗敌决死队三纵队是个小型军工厂,主要任务是负责为决死队制造炸弹、手榴弹。工厂没有固定的厂房,临时设在一个破庙里。对于王德胜全家一同前来参加革命,部队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厂长高原向他们介绍了厂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王德胜分配到修理组,王凤仁则被分到锻工组,王凤仁的母亲被分到火工组。从此他们一家便随着炸弹厂同抗日前线的部队转战在晋东南地区。 1937年11月,口军占领太原后更加疯狂地向太行、太岳IJI区进犯•炸弹厂不断地从一个…沟转移到另一个山沟,躲避敌人的偷袭。有时工厂来不及转移,就把重设备埋起来,挑着扛着轻设备与敌人周旋。12月中旬的一天夜里,日军突然包围了正在柳沟的炸弹厂,工厂在部队的掩护下迅速隐蔽进树林和草丛中,并急匆匆地向外转移。由于天黑路滑,王凤仁的鞋跑丢了•背包也没了,衣服也刮破了,可还是掉队了。为了找工厂,他光着脚、饿着肚子在I.【l沟里转悠了3天,终于找到了兄弟部队,返回了工厂。1938年初,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率领一二九师在太行、太岳地区深入发动群众展开晋东南的抗日游击战。为了适应战时需要,王凤仁开始苦练射击和投掷手榴弹。手磨破了,胳膊练肿了,他仍坚持不懈,终于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这时的王凤仁虽然只有13岁,可除了按炸弹厂要求完成本工序的任务外,还主动承担工厂的站岗、放哨和帮助宣传队粘贴抗日标语、战时动员口号的工作,成了一个年纪虽小、革命热情却非常高的“小八路”。 有着强烈抗日救国志向并经过战火洗礼的王凤仁在黄乃娥、申根发等老师傅的帮助下,很快掌握了有关的各种技术,成了兵工厂的骨干,并担任了火工组长,也是工厂里年龄最小的组长。王凤仁担任组长后,他斗志旺盛,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除了组织全组按时完成生产任务,而且哪个工序缺人他就到哪个工序顶班。尽管环境十分艰苦恶劣,但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同志们克服各种困难、昼夜奋战,制造出了大量的手榴弹、地雷,还修理了各种枪械,并及时送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在华北领导的百团大战。 1941年初,日寇妄想变华北为其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更加疯狂地向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攻。2月,敌机3次袭击黎城军工部牛村炸弹厂。最严重的一次,3架敌机突然袭来,将刚刚修好的临时厂房炸塌,将装手榴弹、地雷的库房炸毁,火工的原料也着火了,收缴的枪支弹药被炸得到处都是。全厂120名职工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抢救受伤的同志和枪支器械。王凤仁的腿被弹片击中,鲜血浸透了裤子,但他不顾伤痛一次又一次地冲进着火的厂房,冒着生命危险背出了两名受重伤的同志和许多物资。他和同志们连续奋战了一天一夜,终于保住了工厂。1942年3月,在牛村炸弹厂党支部委员林喜、申根发的介绍下,王凤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943年6月王凤仁在山西黎城军工部炸弹厂参加了整风运动,通过学习中共中央指定的整风文件和党的历史,批判历史上的错误,联系实际,进一步分清了重大政治是非,自觉地进行了反省,在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了阶级觉悟,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1944年3月,王凤仁被调到太行第三军分区军械厂任修理工部工长。 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后,国民党开始在全国抢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解放区军民开展了反对国民党军事进攻的行动。太行第三军分区军械厂接受了修理收缴的日军火炮、机枪、步枪等任务。王凤仁领导下的修理工部负责修理步枪,针对任务量大、时间紧,而且多半是手工操作等多种困难,他组织人力把步枪逐件分解,再反复组合,使同志们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维修技能。为了尽快装备部队,他们争取时间昼夜赶任务,有的关键部件缺少,王凤仁就亲自跑到50公里外的前沿阵地找。就这样他们每月为部队装备500-2000支步枪,有力地支援了中原解放军反对国民党进攻的行动。 1946年10月20口,王凤仁在刘伯承领导的工厂运动中,荣获太行军区一等功,出席了在长治市召开的表彰大会并受到奖励。1947年9月,王凤仁任太行军区炮弹厂工长、工会主席,在山西省长治市太行军分区荣立一等功,获一等奖,同时出席了华北兵工工会代表大会。 1948年3月解放临汾时,王凤仁以军工代表的身份亲临战场,实地考察炸弹厂生产的手榴弹及地雷的使用情况,结果被敌人的子弹射中胸部,这颗子弹一直没能取出来。 1949年3月,太原解放后,党组织为了提高王凤仁的政治理论水平,送他到太原华北兵工局工业学校学习,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学习,王凤仁在华北兵校毕业。 1951年3月,刚从兵校毕业的王凤仁被分配到西南兵工总局,去重庆接管原国民党四五六军工厂,担任子弹车间主任。在接管工作中,他认真贯彻党关于接管工作的指示精神,发动联系群众,使工人很快返回工厂恢复了生产。但是国民党遣伏在工厂里的特务在生产主要环节上不断制造质量事故和设备事故,有的甚至狂妄叫嚣要赶走军代表。在如此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为了保证前线需要,维护工厂正常的生产秩序,工厂军管会成立了民兵执勤小组,由王凤仁担任组长,领导民兵昼夜执勤查岗,并用敌人破坏专用设备和制造产品质量事故的事例向广大职工揭露国民党反共的罪行,铲除了国民党安置在工厂内的反动势力,教育了广大职工,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安定了人心,使生产秩序迅速得到了恢复。由于工作做得深入,这个厂按着部队要求很快完成了步枪、冲锋枪和轻重机枪子弹的生产任务,并及时运往前线,有力地支援了西南地区的剿匪战斗。 王凤仁在接管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受到了群众的赞扬。由于他工作成绩卓著,1952年3月被西南兵工总局评为模范工作者,并获一等奖。 四 1952年7月,王凤仁被调到第三机械工业部六局六三六厂任机械加工、机修车间和机动科三单位的联合党支部书记。国营第六三六厂(即国营吉林柴油机厂、首钢吉林柴油机厂)是我国最早维修坦克发动机的军工厂。王凤仁来厂后虽说主要负责思想政治工作,但他为多方面了解情况,经常深入到基层党小组和生产班组,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车间、班组的政治力量和生产骨干。工作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带领党支部成员和党员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职工完成各项任务。看到维修组人手少,他就动手和工人一起维修设备;看到司炉工缺人,他就顶班。一块油布、一颗螺丝钉他都拾起来,并耐心教育职工•油布洗过还可以擦设备,螺丝钉捡回来一个就省下一个。职工们都说:“来自老兵工的书记给我们带来了老兵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王凤仁的带领下,党支部政治工作出现了新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既按计划全面完成机械加工任务,也保证了全厂设备的维修和水电气的供应,确保了全年大修B2-34型坦克发动机129台任务的完成。 1953年12月4日,六三六厂召开大修B2-34型坦克发动机“百台纪念”庆祝大会,机械加工、机修车间和机动科都受到了表彰。12月29日中共长春市委表彰六三六厂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从此,六三六厂开始正式接受装甲兵部队坦克发动机的大修任务。 1954年2月,王风仁被评为长春市劳动模范和党务工作模范。 1955年,王凤仁被选为长春市二道河子区人民代表。 1956年初,王凤仁担任了厂工会主席。由于军事工业的发展,工厂不断扩建,他认识到担子更重了。为此,他更加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钻研业务,并深入到车间、科室、职工宿舍•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了军工企业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试制B2---34型柴油机过程中,他领导工会开展了先进生产者竞赛活动,组织了班组赛、机台赛、对手赛,同时,将生产进度、竞赛情况天天张榜公布在厂门前,同职工见面,促进了生产进度。9月5日,B2---34型柴油机装配完成,并连续试生产20台一次验收合格,提前完成了试制任务。在竞赛活动中,王凤仁组织了工人、技术人员和有主管领导参加的技术革新。老工人马来芳等改制了高压柴油泵试验器、柴油泵滤清器、转速表、喷油器、机动试验器等。陶盛文等制成了缸套研磨机,解决了汽缺套和曲轴研磨技术,上下箱瓦孔试镗成功等。这些生产关键问题的攻克,对提高柴油机的质量和性能起了重要作用。 鉴于王凤仁在推动和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给工厂的各项工作中,成绩显著,他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工作者。1957年2月7日,他代表工厂去北京出席了中共第二机械工业部六届代表大会,并代表工厂领取了全面完成任务奖。接着,王风仁又出席了总工会全国代表大会,并被推选为工会全国委员会执行委员,在北京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五 1958年,王凤仁担任人事副厂长。在这个岗位上,他高屋建瓴地抓了全厂的教育事业,为了迅速解决职工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偏低的问题,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国营吉林柴油机厂职工技术学校”,招收长春市中学毕业生800人,经过培训,全部充实到生产第一线,成为骨干力量。之后,又在长春地区招收技校学生500人,按专业为工厂培训技术工人。同时,建一栋平方米的教学楼,为职工业余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根据党委提出的“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方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业余、半脱产、脱产等办学形式,注重从政治、思想、文化技术和业务提高方面培养干部和为生产一线培养骨干力量。在他任人事副厂长期间,为工厂培训专业人才和企业干部2128人次,使工厂职工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 在此期间,他积极筹备成立了速成工学院,抽调了生产技术骨干72人次脱产学习。并于1960年3月抽调正职科长、车间主任、总支部书记等24名中层干部脱产学习,还办起了职工业余大学,在普遍提高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的同时,也为工厂积蓄了技术力量和后备干部队伍。 1960年7月27日晚9时左右,王风仁突然接到卫生科林振堂科长的电话。林科长在电话中向他报告说,卫生科已接收了十几名呕吐、发烧,但病因不明的职工和家属。王风仁放下电话马下赶到卫生科看望了患者,听取了医务人员的汇报,并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分析情况,迅速成立了抢救组。在全面研究了情况后,他果断做出三条决定:第一汇集全厂医疗技术力量诊察病情查明病因;第二马上向医大医院请求救援;第三向市、省、部领导同志汇报。时间仅过一个多小时,患者便猛增到350多人,而且有的已经高烧39℃,昏迷不醒了。一场紧张的抢救工作在王凤仁的具体指挥下开始了。总务科用40分钟在游艺厅安排了近百张病床,一商店、三商店的同志送来了被褥、脸盆等用品,医大一院十几名医务人员对患者认真检查后,确诊为食物中毒。于是中毒严重的135人马上被分别送到市内各大医院抢救,剩下的170多病情较轻的人,就地进行点滴注射抢救。这期间王凤仁声音哑了,眼睛红了,但他一刻也没有离开现场,始终站在了指挥抢救的第二线上,由于组织抢救力量及时,到28日晨6时,发高烧的同志均清醒过来,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直到这时已经精疲力尽的王风仁才松了一口气。后来查明这次中毒事故的原因为职工食堂购进病死马肉•食用死马肉的职工和家属共有766人中毒。由于抢救及时,到7月30口下午6时,中毒人员全部脱险。负责和参加抢救的人员受到了省、市和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同志的表扬。1960年,全国经济日趋困难时期,厂里有很多职工患了浮肿和肝炎。在这种情况下,主抓人事后勤工作的王凤仁及时组织抽调了赵殿臣、胡玉文、宿恩波等20多名对农业生产有经验的骨干,在农安县巴吉垒办起了农场,当年开荒种地40余垧,收获黄豆、玉米60000斤。到1962年耕地面积已达113垧,收获粮食已达160000斤,解决了职工的副食供应和独身职工缺粮的困难。 1966年6月12日,技术图书馆室内焊接暖气管道,喷出的余火引起天棚里的锯沫子起火,大火烧毁技术室图书馆的全部层顶和部分图纸,在扑灭这次火灾过程中,王凤仁亲自指挥厂内人员配合消防部门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事后又以此为例组织职工参观现场,查隐患、制订措施…” 王凤仁职务虽然是副厂长,但他一直是以一个普通的人民公仆的形象出现在全厂职工面前的。主要部门的干部出差,他都要问问是否安排好了家中的老小,包括刚刚因工作对自己有意见的干部。哪位工人家中有了困难或患了疾病,他就把工厂的关怀、党的温暖及时送到那里。冬天路滑他把老工人请到自己家中换鞋,夏天他冒着风雨,趟着过膝的污水看望住在平房里的职工,厂区、家属区的马路上有他同工人们一起挑石头洒下的滴滴汗水,他的衬衣上遗留着肩拉喷油车时溅上的点点油漆……每到年三十的时候,他都要到职工食堂,为不能回家与亲人相聚的职工包饺子,同他们促膝谈心,共度除夕夜……他就是这样把自己的身影,连同那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面容,深深地留在厂区的每一寸土地上。 jo/、1967年7月,长春市的武斗不断升级,厂里的“造反派”开 动了工厂的坦克车要去市内参加武斗。王凤仁和赵宝升副厂长获知这一信息后立即赶到工厂大门前,坚决阻止了一场武斗升级事件。不久,工厂党政各级领导被冲击得不能正常行使工作职权。有的领导靠边站,参加劳动,有的领导不得不交待“问题”,接受批斗。当“造反派”找到还在岗位上的王凤仁批工作服、棉大衣等劳保用品时,他说:“如果是用在生产上我批,不是用在生产上我一件也不能批”。“造反派”强行进驻到厂办公大楼后,他力阻“造反派”说:“这是工厂领导和机关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你们住进来,领导和同志们怎样办公了”。当这伙人把办公楼建成武斗据点,要拆毁大楼两侧的楼梯时,王凤仁获知后,马上赶去制止说:“这是国家的财产,你们不能随意损坏”。这又引起了这伙人的不满,他们四处造谣说,王风仁处处不支持“造反派”革命工作。就是这样,王凤仁成了一小撮坏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有一天,一小撮打砸抢分子持枪将王风仁押到工厂,威逼他给武斗人员批工厂食堂的大米、白面和猪肉。王凤仁当面拒绝说:“食堂的粮食和猪肉是职工的口粮,我无权批给旁人吃……”,结果这伙打砸抢分子用枪把子狠砸了王凤仁一顿。就是因为这些,他被“造反派”送进了“学习班”,还强行要他揭发“工厂党内走资派”原厂长武阳天的罪行,并还得交待自己的“历史问题”。但不论“造反派”怎么威逼恫吓,王凤仁都坚定地表示:有些工作失误是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按分工负责的原则,我做错了我负责,可以批判我,你们认为我历史有问题可以查我,但我不能诬陷他人……王凤仁被关押在“学习班”期间,被强行批斗、毒打。在一次参加全市批斗中,他滑倒在汽车上,胳膊和大腿都摔伤了,一个多月后才勉强恢复。即使这样,王风仁还要组织干部群众去卸因停产滞留在铁路专用线上的车箱里的煤碳。他还亲自带头去疏通生活区的下水管道。他还到一些所谓有严重问题的干部家中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一定要挺得住,要相信党,一定会有重新为党工作的一天。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忘不了在遗书中再三嘱咐妻子、儿女要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 1968年,“文化大革命”进入了高潮阶段,在全国掀起打倒老干部的妖风,“造反派”对王凤仁进行了隔离审查。在隔离审查学习班里,别人都有一定的行动自由,唯独不准王凤仁“乱说乱动”。“造反派”头子割断了王凤仁家中的电话线,甚至规定王凤仁大小便都得请假。白天他们指挥一伙打手,用低头、打嘴巴、拳打脚踢折磨王凤仁;晚间还私设公堂,用胶皮管、三角带、钢丝鞭子、木棍等大打出手。他们歪曲历史捏造“罪证”硬是逼迫王凤仁承认,“12岁时参加的是阎锡山的敢死队,同武阳天是特务关系,是反军黑干将”。但是,无论在恐吓、辱骂声中,还是在毒打和摧残中,王凤仁始终表现了一个革命干部的高度政治觉悟,实事求是和对党组织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强加在头上的莫须有的罪名,他不屈地回答:“我不是走资派,是共产党的干部,同武阳天是上下级同志关系”。 7月26日,“造反派”见王凤仁不屈服便采取车轮式的疲劳战术,拷打审讯王凤仁。他们轮流睡觉,而被拷打的王凤仁却是通宵达旦……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王风仁已是身心俱碎,可是穷凶极恶的“造反派”在王凤仁生命垂危急需抢救时竟以保护现场为名,拖延近4个小时阻止抢救,致使年仅43岁的王凤仁含冤而逝。 王风仁被迫害致死后,“造反派”不让家属看现场,看尸体,急急忙忙强行将其火化了。事后他们还捏造罪证说王凤仁家中有国民党旗和蒋介石像,他是畏罪自杀。这还不算,这伙坏人还在政治上把王凤仁一家定成了反革命家属。并发电报到王风仁长子王路喜所在空军部队,向部队说王凤仁是畏罪自杀的国民党特务。空军部队来人调查时,这一伙人再三证明王凤仁确实是特务,造成了王凤仁的长子王路喜停止飞行工作,被迫复员回地方,给空军事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更给王路喜个人的前途带来了难已弥补的损失。 七 1978年8月,国营吉林柴油机厂党委终于做出了关于《对王凤仁同志平反的决定》。8月7口下午3时,为王凤仁平反昭雪追悼大会在厂俱乐部隆重举行。大会推翻了林彪、“四人帮”及一小撮打砸抢分子强加给王风仁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为王凤仁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国务院国防工办主任洪学智、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宋洁涵、贺英、长春市委副书记翟象坤、市工交办主任池精武、省委党校党委书记崔岳南送了花圈。 五机部政治部、省委办公厅、省国防工业局、中共长春市委、市总工会、五机部一局、五机部五五研究所送了花圈。 五二四厂、六二七厂、吉林医大、长春光机学院、长春电影制片厂、装甲兵技术学校送了花圈。 中共六三六厂委员会及六三六厂政治部、工会、团委、南岭分厂、五七办送了花圈。全厂56个基层单位的职工怀着沉重的心情向王凤仁敬送了花圈。 追悼会收到全国各地发来的唁电、唁函25件。 省市及工厂领导翟象坤、崔岳南、李树仁、赵润普、刘文、刘成明、池精武、郭魁帮、徐忠先、孙宝桐、李阴轩、朱希臣等参加了追悼会。省委书记高扬派联络员参加了追悼会。 省国防工业局副局长刘文同志主持追悼会,厂党委书记徐忠先致悼词。 悼词追述r王凤仁12岁参加革命后,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党的模范工作者。同时也追述了他在受到一小撮打砸抢分子残酷打击和迫害时,虽然受尽非人折磨和摧残,但始终坚持党的原则,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贵品德。 追悼会后,王凤仁的骨灰由厂党委书记徐忠先等护送,安放在长春市革命公墓。 经过曲曲折折的磨难,历史终于还来清白。王风仁这位投身革命之后始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面对淫威宁死不屈的军工战线上的老兵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他的名字和他从太行山上走过来的那一串闪光的足迹,将与那座威名远扬的山一样,永远铭刻在我国军工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