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林,1895年10月生,河北省清苑县五区壁阳城村人。1933年3月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对敌作战中多次负伤(仅头部就负伤8处,留有弹片不能取出),是一名为抗日战争作出重要贡献的抗联老战士,三等荣誉残废军人。 早年时期张洪林在家种过地,作过小买卖。27岁的时候因生活所迫,来到东北饶河县谋生。当时,饶河县分4个区,3万多人口,朝鲜族7000余人,居住分散,以种植水稻和罂粟为主,汉族人大多数是从山东一带来谋生的单身汉。地主以种稻四六分,种罂粟收“一把刀”的方法剥削农民。在这块黑土地上,张洪林凭着一身力气,种地、扛活,还在前苏联吉星站大列斯火锯厂当过三年工人,受尽了地主老财的欺压。张洪林投奔抗日革命队伍后,他的爱人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都被日本鬼子残酷地杀害了。国耻家仇使这位血性男儿一心扑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血与火的战场上,直到全国解放后才又重新组成了家庭。 饶河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南邻虎林,西接宝清、富锦,北靠同江、抚远,东隔乌苏里江与前苏联相望,西南部为完达山脉。全县多属未开发的山林地带,对开展游击活动十分有利。“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相继沦陷,为抗击日寇,1932年10月,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决定创立抗日武装。由崔石泉(崔庸健)、金文亨等6人组成的特务队,以饶河为中心,在虎林、抚远等地积极开展活动,从民团、商团以及警察手中夺取武器,并用 获得一支枪就发展一名队员的办法,逐步扩大了抗日队伍。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斗争,从6人发展到40多人。特务队根据中心县委的指示,于1933年4月在饶河大叶子沟改编为饶河农工义勇军。1934年2月又改称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这支队伍经过战火的锤炼,后来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 张洪林正是在这支队伍中,经受了长期革命斗争的锻炼与考验,和战友们一起在深山老林里,克服r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日寇展开了游击战。当时日军侵占饶河以后,汉奸走狗队也随着狐假虎威地猖獗起来。盘踞在暴马顶子和大别拉坑一带的苑福堂、李喜山走狗队气焰嚣张一时,肆意敲诈勒索、残害百姓,破坏抗日活动。为顺利开展游击战争.解除群众心腹之患,1934年6月3日,张洪林和战友们在张文偕(游击大队长)、崔石泉(政治部主任)的带领下,经过激烈的战斗,击溃了这两股走狗队,缴获10余支枪和20多匹马,胜利地占领了暴马顶子。从此•这个敌人企图用以控制我军游击活动的“山中要塞”.变成J-我游击活动的中心,控制着周围25公里的范围。饶河中心县委机关也从大叶子沟迁到暴马顶子。 根据地建立起来后,游击队一方面帮助地方党积极发展反日会等群众组织,除掉汉奸走狗,不断巩固根据地;另一方面努力扩大游击区。这期间张洪林跟随游击队,先后转战于小南河、大叶子沟、四合顶子、小西山等地,并远征到抚远,打击走狗队,缴获武器。1934年7月初,游击队在张文偕率领下•攻打抚远别里己小街,击败60多名守敌,缴获17支步枪和棉布等一些物资,没收了汉奸走狗的财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抗日斗争。 1934年11月,敌人开始了用伪军为主力,少部分日军作后援,以暴马顶子为目标的大“讨伐”,面对来犯的敌人,张洪林等70多名游击队员在大队长李学福(张文偕已牺牲)的带领下,化整为零,采用奇袭战术,给敌人以狠狠地打击。敌人虽然用了一 个半月的时间,气势汹汹地“讨伐”游击队,可是除了占领暴马顶子,迫使活动在乌苏里江岸的30多名防贤队员过界入苏外,毫无收获。敌人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于1935年1月15日从佳木斯调来800余名日军精锐部队和骑兵继续“讨伐”我军。游击队及时得到敌人调动兵力的情报后,调整了战略战术,把分散作战的游击队集中到大旺砬子一带,在敌人必经之路上选择有利地形进行埋伏。同时,派滑雪队员,选择山势险峻,积雪较深的地方待机,准备奇袭。1935年1月29日,敌人果然向我军进犯。游击队派部分队员边打边退,诱敌深入。当敌人进入我军埋伏圈时,张洪林和队友们一起,在李学福和崔石泉的指挥下,发起了猛烈攻击。滑雪队犹如利箭迅猛飞出,杀得敌人晕头转向,乱作一团,游击队乘机发起全面攻势。战斗持续了一天。我军击毙敌人100余人,缴获5支步枪,我军伤亡6人。此外,在战斗中被我军打散的敌人,在深山雪地里冻死、冻伤者甚多。 大旺砬子伏击战结束后,于2月10日,张洪林又参加了夜袭暴马顶子的战斗,、经过3个小时的肉搏战,游击队击毙伪连长以下10余名,其余伪军全部缴械,同时缴获很多军用物资,收复了以暴马顶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至此,敌人冬季“讨伐”以失败而告终。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成立,张洪林在三师任侦察排长。三师在景乐亭师长的率领下,会同一师(师长李学福),共计600多名战士进入同江、富锦境内之后,争取当地山林队建立了联合反日指挥部。在游击战斗中,张洪林先后跟随部队在大旗杆、同水林子、卧虎林子、对青山、前六牌、二龙山、小九家、虎布拾克、别拉印子山等地广泛地开展游击活动。1937年末,日本侵略者在初步实现了“坚壁清野”后,准备从1938年起,以几万名日军为主力,加上1万多日伪军,对伪三江省地区进行“大扫荡”。从1938年初开始,敌人对国境线附近的饶河、虎林、抚 也的我抗联第七军进行大“讨伐”。为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打乱其集中“讨伐”的战略,七军根据吉东省委指示,决定将军部留在虎饶地区;一、二师转战同江、富锦;三师转战宝清,联合东北抗联五军三师开展游击活动。张洪林随军来到宝清,参加了袭击中兴堡警察署的战斗,英勇杀敌。我军缴获j’该警察署的全部武器,获得大小枪30余支。接着转战到宝清的第三、第四区•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破坏J敌人的一些集团部落•解决-『部分给养。1939年冬,部队经过反日寇严重封锁(讨伐)之后,伤亡较大,中共吉东省委与前苏联边境有关方面商定,将部队内的伤病员、妇女儿童共13人送往前苏联境内。张洪林因伤势过重,也在13人之列。1940年,张洪林等人被党组织由前苏联派往满洲继续参加小部队的对敌斗争工作,他英勇善战,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领导和前苏联边疆负责同志的赞扬和尊敬。1942年,因击毙日伪军5名,并圆满完成侦察任务,荣获我军及前苏联边疆荣誉奖(获奖的怀表现存中国革命博物馆)。1942年2月,张洪林在前苏联国际旅(东北抗联干部组成)担任管理员。1944年12月5日,经国际旅中共党委书记崔石泉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张洪林已年近50岁,由于多次受伤,特别是头部受到较大创伤,不得不离开前线战场,从事军队的后勤服务工作。1945年8月,被派往牡丹江我驻军司令部供给部任军需股股长;1946年在牡丹江军区(三级)司令部供给部所属的商店任经理;1947年在东北军独立师供给部所属的桦甸县煤窑厂任厂长;1948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六四师供给部任管理员。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他尽心尽力地为党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工作需要,张洪林于1950年转业到东北电业局长春一次变电所,担任警卫长工作。1951年调入东北电力设计院,负责警卫领导工作。他是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的抗联老 战士,可他从不居功自傲,工作尽职尽责,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班长”。1962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崔庸健(原名崔石泉)来吉林访问期间,在南湖宾馆亲切会见了张洪林。这对当年在战场上生死与共,情同手足的战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共话抗联今昔,共叙战斗友情,仿佛又回到了在饶河抗击日寇的难忘岁月。1976年9月23日,崔庸健同志不幸逝世,张洪林致电表示沉痛的哀悼。 由于张洪林在战争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1955年起便离职休养,1962年6月退休。退休后,他不顾年迈体弱,与疾病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始终保持着老共产党员旺盛的斗志和精神风貌。为培养祖国下一代,他应邀担任了部分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时常带病给学生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革命战斗故事。他还为工厂等单位作报告,很受大家的欢迎。 1977年组织上为照顾他的生活,将其独生女儿及全家从外地调入长春,并妥善安排了工作。1979年3月4日张洪林不幸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张洪林参加革命工作40年来,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的战斗功勋。多次变换工作岗位,党让干啥就努力干好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