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守 新 (1924-1988 ) 庄守新,原名庄新田,江苏省灌云县(今沭阳县)人,1924年8月15日生。194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十三团一营战士、五旅旅部织布工人、十三团团部业务员、十三团一营二连战士,山东滨北军分区独立团一营一连战士、副班长,山东胶县县大队一连班长、副排长,山东滨北独立团二营四连班长,山东新五师教导营学员,三野三十二军五师二八四团三营九连副连长、四连排长,东北东丰场站警卫营一连副连长,空五师十五供应大队警卫三连副连长,安东大孤山基地场站警卫一连副连长,吉东空政直属第一速成文化干校三中队学员。转业后,历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股长,长春市化学试剂厂供销股股长,长春市曙光化工制药厂股长,长春市南岭公社毛纺厂车间主任,长春市南关区煤炭运输社主任,长春市南关区胶车社队长,长春市民主胶车社队长,郊区合心公社马家大队“五七”排长,长春市红旗运输社队长,长春市孟家车站联运办事处主任,长春市四货运公司农场场长,长春市四货运三队副队长。1985年离休,1988年病逝,终年64岁。 庄守新出生在一个雇农家庭。在他两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他是独生子,是他的大爷、大娘把他拉扯大的。旧社会穷人的生活本来就很艰苦,每天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多一口人吃饭,那日子就更别提了。为了生存,庄守新从5岁时就随大爷、大娘沿街乞讨,风吹雨淋不必说,有时讨到天黑日落也未能讨到一口饭吃。无奈他从8岁就开始给地主高佩山扛长活,每天顶着炎炎烈日,与大人一起早出晚归,尽管他很小,干不动重活,但他能干一些拔草等大人认为比较轻的活,勉强吃上饭,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受尽凌辱的日子。身上穿的褂子是他大娘的衣服改制的,就这件衣服还要穿上好几年,地主对长工说骂就骂,说打就打,那时,庄守新身上经常是旧伤未除又添新痕,每天都挣扎在死亡线上。 童年是充满憧憬和幻想的年代,庄守新也一样,看着同龄的孩子在学堂里学习,他真是望眼欲穿,恨不得立即放下活,到学校去。有几次他偷偷地跑到学堂,被随后赶到的大娘发现,大娘把他揽入怀里,痛哭着说:“是大娘不好,没能让你读书,是我们没有能力,要是你的父母都在肯定不会这样。”庄守新望着大娘伤心的样子,说了一句,这不是你的错,村子里不还有很多孩子没上学吗?12岁时,庄守新开始给地主放牛,为家里赚得一点微薄的收入。在为地主放牛的三年里,庄守新把牛放得膘肥体壮,可地主高佩山却认为还没有用到心,对庄守新变本加厉进行毒打,为不受欺侮,他练就一身武功,联合一起放牛的同伴同地主斗争。一天,高佩山又毒打放牛同伴,庄守新一气之下,将高佩山打倒在地,因此被解雇,他也一时出了名。 1941年3月,庄守新听说有一支部队是为了解放穷苦百姓而打仗的,他毅然地找到这支部队,在抗日最关键的时候,在江苏省灌云县于岭村加入到叱咤风云的一一五师教导五旅十三团一营,成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那年他还不满17周岁。到了 部队,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新的,新军装、新军帽以及发给他锃亮的枪支,一切对于他都是那么的新奇。尤其拥有枪支是他梦寐以求的,有了枪,他可以打侵略者,也可以打汉奸,更可以打残害人民的地主。从此,庄守新立志向老兵学习,学习老兵的风范,哪怕是最小的事儿,都认真对待。就说叠军被,方方正正,差一点儿他都要重新演练,很快,就成了一名守军规、懂技能、擅于武装的革命战士。庄守新年龄小,加之身材比大人瘦小,所以部队的首长经常叫他“小鬼”。 正当庄守新武装自己、锻炼意志的时候,侵华日军连续推行三次“治安强化运动”,第三次时突然向沂蒙山区发动多路、多梯队的“铁壁合围”。尔后采取分区“清剿”和“辗转抉剔”的战法,企图消灭共产党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彻底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一一五师采用“翻边战术”,即不把主力部队部署在根据地的腹部,而是部署在靠近一路敌人的根据地边沿地区。当敌人“扫荡”时,不是“敌进我退”、“诱敌深入”,而是“敌进我进”。即在弄清敌人特别是当面之敌的动向后,趁敌人的包围圈尚未紧缩并有较大空隙时,选择敌之弱点,由根据地经边沿游击区,“翻”到敌人的后方去,打乱敌人部署,粉碎敌人的“扫荡”。在这过程中,庄守新和战友们经常扒铁路、炸炮楼、除汉奸、抓鬼子,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因为,日军是异族侵略者,在政治上处于劣势地位,即使在敌占区也是十分孤立的。加之其兵力分散,后方空虚,八路军在敌占区仍可得到老百姓的支持而取得行动的自由权。为粉碎敌人第三次扫荡,一一五师向临沂方向突围就是采取此项策略,八路军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1942年末,为了支援第一一一师,八路军发起第三次甲子山讨叛战役。参战部队主要是庄守新所在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五旅等单位。在战役发起之前,罗荣桓到教导五旅看望了刚归还建制的指战员,并向大家作了战斗动员。他说:夺回甲子山,对支援第一一一师,巩固和扩大滨海根据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用手指着甲子山方向说:“你们要把孙焕彩这个钉子拔掉,在那里安家!”亲耳聆听罗荣桓将军战前讲话,使庄守新大为振奋,决心在这场殊死搏斗中打出个样来。 这次战役由陈光指挥,经过察看地形和侦察,陈光决定采用中心开花的战术。部署教导五旅从东面绕过朱芦和刘家东山去攻占孙焕彩的驻地石场;趁夜各路隐蔽进入攻击阵地,待第一一一师占领甲子山后打信号弹,各路一齐出击,占领石场,然后乘乱歼灭孙焕彩部。18日晚,庄守新所在的教导五旅按照部署的时间准时出发,开始一切都很顺利,第一一一师打了信号弹后,西线部队占领了祉坊,但庄守新所在的东线部队出了岔子,被向导带错了路,结果是南辕北辙,不是北上石场而是南下到了朱芦。待发现这一错误时,天已经大亮了,再返回去攻石场,必须经过孙焕彩的刘家东山阵地。在此情况下,陈光决定强攻刘家东山。攻击开始后,敌人凭借用石条修筑的坚固碉堡,用密集的火力进行顽抗。面对敌人的疯狂抵抗,教导五旅全体官兵发起了猛烈的冲锋,要强行夺取阵地,庄守新眼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有几个还是他的好友,他真的不能自己,端起倒下战友的机枪,拼命地射出仇恨的子弹。尽管如此,当时进攻未能奏效,教导五旅伤亡很大,庄守新也受了皮外伤,腿部鲜血淋漓。看来,打仗不能光靠死打硬拼,还需要打巧仗。随后指挥部改变打法,命令山东纵队第二旅用炸药包摧毁了敌人的坚固工事,战斗发生了转机。在八路军强大攻势压迫下,孙焕彩支持不住了,很快就率残部仓皇逃跑,甲子山区终于被八路军收复。 在山东滨北军分区时,庄守新所在独立团的一营经常对日军 进行反扫荡。一次,在反扫荡中,庄守新所在的一连遭遇日军主力,由于部队最初的想法是游击战,没有带太多的武器和弹药,经过几次交锋,子弹就打光了,敌人此时又紧咬住不放,连长决定,让一排、二排掩护,其他人员紧急撤退。刚实施连长的指令,大股的敌人就从四面压上来,形成包围之势,眼看着敌人冲上来,庄守新等急得眼睛都红了,端起刺刀,冲向鬼子的队伍,与其展开了肉搏战。在这次肉搏战中,庄守新表现得机智敏锐、非常勇敢,与一个比他高的鬼子拼刺刀,先扎上三路,又扎下三点,几个回合下来,扎中鬼子左胸,鬼子应声倒下。庄守新一连刺死两个敌人,体力逐渐减弱,在与第三个鬼子拼命的时候,不知怎的被击中头部,昏迷不醒。等到庄守新醒过来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身上躺着战友,一摸,他们都已经是冰凉的尸体,此时的庄守新欲哭无泪。在这次反扫荡中,一营一连损失惨重,生还者寥寥十几个人。 1945年3月,在河南镇攻坚战中,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战士们个个冲锋在前,很快夺取了制高地。就在庄守新刚冲到制高地的时候,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爆炸,使他右脚内侧及脚拇趾炸伤,鲜血顿时从脚动脉涌出。救护组赶紧把他抬下战场进行简单包扎,可他还要上战场打仗,被卫生员制止。庄守新就是这样,每次战斗他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为了解放全中国,打败日本鬼子,有好多战友牺牲在这些战斗中。虽然我身上多处留有疤痕,虽然头部还残留着日本鬼子的炮弹片,可比起那些逝去的战友,简直是微不足道,至少我还活着。”经过全国军民的一致努力,经过八年的抗战,经过我党我军领导的抗日将士们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全国人民为此高兴得彻夜难眠、欢欣鼓舞。庄守新也获得抗日勋章一枚,并被评为三等乙级伤残军人。 在解放战争时期,庄守新共参加三次解放胶城的战役。第一次,他带领一个班的突击队和一营的战友,从胶县北门的苍口和方正进攻,其他部队则从其他方面进攻或策应,战斗打得异常艰难,庄守新带领突击队终于撕开了进城的一道缺口。随后,我军主力部队也冲进了胶县内,攻克了胶县县城,守军头领赵保原闻讯仓皇出逃,当逃至奎光门时,被胶东军区十三团四连乱枪击毙。国民党县长姜澄川随国民党胶县保安大队逃跑,被胶高支队活捉。此役,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十二师在胶城的全部,切断了国民党军队的东西交通,毙俘赵保原部官兵4000余人,缴获重炮11门、轻重机枪151挺及大量物资。随后,滨北军分区独立团进驻胶县县城,组建胶县县大队,庄守新任县大队一连的班长,同年7月提升为副排长,负责胶县新兵连的训练和治安秩序维护。 1947年初,庄守新被调回滨北独立团二营四连任排长。是年3月,为控制胶济线东段,孤立青岛、潍坊之敌,胶东军区决定解放高密、胶县两城。庄守新第二次参加解放胶城战斗。滨北军分区2个团为主力组成前线指挥部,共11个连。另外,还有胶县的8个区中队300余人、民兵500余人的地方武装配合作战,并向大沽河口埠头方向警戒。在高密,以滨北军分区的主力部队为主,由分区司令部成立西线指挥部,黎有章任指挥,张彦任政委,集中2个团的主力和另外3个县独立团攻打高密城。10日夜,攻打高密城战斗打响。至11日早6时,西线滨北军分区主力部队攻人高密城,歼敌大部,余部向西逃窜至潍坊。 1947年8月,正当胶城人民沉浸在欢庆解放、土改翻身的 幸福日子里,敌人集中了6个整编师、22个旅,以范汉杰为总指挥,于3日向胶济铁路东段和胶东解放区大举进犯。许世友、谭震林同志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率领二、七、九、十三纵队,一面配合地方武装有计划地阻击进犯之敌;一面加强运动回旋,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为此,我军于8月5日主动撤离胶城,敌五十四师乘虚侵占。敌人把胶城、高密作为进攻胶东的出发地,并妄图打通胶州至潍县一段的交通线。 许世友、谭震林大军在进犯胶东之敌兵力分散、战线拉长之时,迅速绕到敌人背后,于10月2日至10日发动了胶河战役,歼敌1.2万余人,收复昌邑、掖县等五座县城,扭转了胶东战局。11月6日,许、谭大军在庄守新所在的滨北独立团和胶县县大队等地方武装的配合下,于高密、潍县间的塔耳堡、丈岭、老匙沟一线击溃西犯的蒋军第九师等五个半旅,扫清了高密以西铁路沿线的守敌。从11月11日起,庄守新随我军开始追击东窜之敌,一夜急行30公里,直逼高密城下。17日攻克高密城,歼敌五十四军一个团及土顽部队3000余名。我军乘胜向胶城逼近,盘踞胶城之敌如同惊弓之鸟,恐遭被歼之厄运,仓皇弃城而逃,窜回青岛。11月21日,我军开进胶城,从此,这座鲁东重镇、历代兵家常争之城,永远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随后,庄守新所在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中是主攻军,在平津战役中是打外援,阻击国民党军增援,让主攻军解除后顾之忧。在淮海战役中,庄守新表现尤为勇敢,率领连里的勇士们冲锋在前,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平津战役中,牵制敌军,为我军夺取胜利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两次战役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二。三大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关于战略决战思想的伟大实践,使国民党丧失了三大精锐战略集团,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发生了根本动摇,为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解放南京、上海,我军挥师南下,开始实施渡江战役。庄守新所在部队也参加了渡江作战。横渡长江本来就困难重重,加之那个年代没有机船,放眼望去用的都是老百姓的小木船。敌人在长江对岸的江堰上猛烈攻击,阻止我军队伍渡江,那时,庄守新在三野三十二军五师二八四团三营九连任副连长。渡江时,他带领九连的战士们登上能容纳三个班的船,向对岸进发,越前进遭遇的火力越猛,战士们只能冒着枪林弹雨强行渡江。敌军猛烈轰炸,一度压住我军前进的步伐,会水的战士跳入江中,以船为掩体进行还击,快到江边时,庄守新的船开始下沉,战士们纷纷跳下水向前冲,结果到江对岸三个班就剩下一个班的人,庄守新也多处受伤,但仍忍着伤痛,带领大家继续战斗,直到最后胜利。用庄守新战友的话讲:“至今还记得那惨烈的战斗场景,一船一船的人,转眼间就在江面上消失了。” 在人民解放军大举进攻下,山东绝大部分地区回到人民的怀抱,只剩长山列岛和青岛两地成为孤悬一隅的国民党最后据点,解放青岛成为全中国解放的重要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青(岛)即(墨)战役指挥部。我山东部队以三十二军向青岛守敌发起攻击。1949年5月3日,庄守新带领二八四团二营四连的一个排,配合我军扫清外围据点,前线敌军一触即溃。19日,我军完全控制了外围据点。26日,我军开始进攻敌军第一道防线,经激战攻下了全部据点,收复即墨城。我军乘胜追击,不予敌人以喘息之机,占领了女姑口、城阳一线,击溃了敌军第二道防线。6月1日,东线我军沿海岸绕道崂山,占领市东口岸沙子口,与正面我军形成对敌弧形包围。当夜,我军向敌军第三道防线发起攻击,歼敌主阵地守军大部,残敌于2日拂晓自沧口南溃,我军猛追穷寇,直达大港码头和团岛,胜利地攻占了青岛。 青岛解放了!各界群众纷纷涌上街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烈欢迎人民子弟兵人城。经历了50多个屈辱苦难的岁月,饱受了德、日、美等帝国主义的蹂躏和奴役,经过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斗争,青岛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庄守新时刻听从祖国召唤。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1年庄守新奉命参加了抗美援朝。刚到东北东丰场站,那里的大地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面对白茫茫的一片,战士们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大多数战士都常年生长在南方,见不到积雪,感到格外的新奇,可不安的是不知如何应付这样寒冷的天气。刚来东北的时候,战士们穿的都比较少,那里的棉衣又不足,满足不了前线战士们的需要,衣衫单薄的战士只能挨着冻和美国兵打仗。当时,庄守新任警卫营一连副连长,主要是负责场内飞机、机场和场部的安全保卫工作,以确保我军随时阻击美军飞机跨越边境(经常)轰炸我空军基地,保护我空军的有生力量。当时我军战机频繁往返于机场和战场之间,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军的飞机在空中展开你死我活的战斗。是年3月,庄守新调到空五师十五供应大队任警卫营三连副连长,为保证前线的战备物资供应、弥补前线供给不足作出了贡献。次年7月,他又调到安东(现丹东)大孤山基地场站警卫一连任副连长,这里是我空军重要的基地,飞机架次要比其他场地多,安全警卫任务更加艰巨。作为副连长,庄守新带领连里同志日夜坚守阵地,由于当时我空军是刚刚组建不久,各项设备设施都比较薄弱,要时刻提高警惕,还要分清是敌机还是我军战机在机场上空。一次,一架飞机正在上空盘旋,凭经验是敌机,但警备战士却说是我军战机,庄守新没有轻信他的话,举起高倍望远镜察看,一看吓了一大跳,不是我军是敌军的。他迅速命令高射炮射击,一阵密集的炮火把敌机轰跑了,经推测敌机应该是做了伪装的侦察机,否则我军将遭受巨大损失。庄守新严厉地批评警备战士,并召开全连会议,督促大家要以此为戒,牢记教训,一定不要放过任何可疑的迹象。在他的精心布置下,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偷袭,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为打败美帝国主义和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52年6月2日,庄守新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凯旋回到祖国。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庄守新首先到东空政直第一速成文化干校学习,弥补其文化底蕴的不足。在学习中,他理论联系实际,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使他的文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1954年11月,庄守新转业到地方,被分配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任股长,担起巩固地方、建设国家的重任。1961年6月调到长春工业局化学试剂厂供销股任股长,同年12月,到长春市曙光化学试剂厂任股长。1962年6月调到长春市南岭公社毛纺厂任车间主任。1963年11月,到长春市南关区煤炭运输社任主任。1965年起至1970年止,又分别在长春市南关区民主胶车社和长春市民主胶车社工作,一直任队长。他斗争性强,看到不良行为敢于批评,对错误的东西敢于斗争,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性情直爽,作风正派,不搞派别,能团结同志,生活艰苦朴素,是一个地道的具有良好素质和保持军人风范的基层领导者。他的言行极大地影响和带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69年,长春市革命委员会为贯彻中央两部一行联合通知精神,决定在全市恢复联合运输服务,将铁路、公路、搬运、银行等部门联合起来,实行统一办公,统一管理托运,统一结算运费,开展直线运输,减少中间环节,产、供、销、运紧密衔接,一次托运,全程负责到底。恢复联运以后,长春市公路运输企业和市内的3个火车站,以及德惠、九台、榆树等几个较大火车站的联合运输全面开展起来,形成了网络,加速了物资周转,方便了广大货主,促进了长短运输工具的衔接,基本上做到了取货上门,送货到家,运杂费统一结算,改变了货主收货时东跑银行西跑车站、一处不到事难办的局面。由于砍掉了中转环节,联运户取消了专职跑站的运输员,仅长春市3个火车站,就减掉了500多人。庄守新所在的长春市民主胶车社和汽车公司主动与各火车站联系,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公路铁路主动联合,相互支持,基本做到了车站到货随到随运,解决了火车与公路运输的矛盾,联运工作得以健康发展。联运户由1973年的300个发展到1979年的501个,专业运输车辆承担车站的货运量,由1973年的52%增加到1979年的82%。 1970年庄守新响应党的号召,带领着爱人和孩子坐着敞篷大汽车来到合心公社马家大队,成为一名光荣的“五七”战士。在那个偏僻、贫苦的乡村,庄守新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因为他为人善良、耿直,经常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那时社里穷,买不起那么多的牲口,春播时种不上地,社员急得团团转,庄守新就把绳子套在自己的身上,在前面拉起犁杖,汗水湿透了衣裳,感动得社员不知道说什么好。有几次,妻子到地里看他,却不敢和他说一句话,偷偷地落着泪回家了。乡亲们都知道庄守新是一个正直、主持公道的人,有什么事都爱和他说。谁家有个解不开的疙瘩,总愿意找庄守新,想听听他的意见,庄守新也是个热心肠,从来都把事情分析得十分透彻,事情总能圆满地得到解决。作为“五七”战士,庄守新的家庭生活也很艰难。由于家庭人口较多,再加之粮油凭票供应,经常是不到月末就没有油吃,庄守新的妻子就用蓖麻籽榨油给孩子吃,那时孩子吃得特别香,可是四女儿庄永春却昏睡了好久,当地人说那是因为吃了蓖麻油的缘故。后来连蓖麻油都没有了,妻子就把大粒盐化成水,与白开水煮的茄子和土豆拌在一起吃,主食偶尔是玉米面大饼子、高梁米粥、玉米馇粥什么的,但他们从没有向生产队申请特殊的待遇。他团结同志,乐于帮助同志解决问题,在插队时,有的插队同志长期不在家,他主动地到各家访问,看到有的过冬柴草不足就帮助解决,经常关心知识青年的进步,对他们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使后进户变为先进户。 从插队回来后,庄守新举家搬回到长春市里。他被分配到红旗运输社任队长。红旗运输社是1965年由红旗和康平两个运输社合并而成的。当时有手推车300辆、马车50辆、汽车2辆,职工总数400人,合并后又集中资金,自己动手装配汽车13辆。刚到长春时,庄守新没有房子,无奈就住在运输社的库房里,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土炕上,屋子四面漏风,天棚遇雨时,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屋外雨停了,屋内还继续下。到了冬天,冷风从墙的裂缝中横冲进来,妻子没办法只好用报纸去塞,可也挡不住寒冷空气的侵袭。于是,庄守新发动孩子去拣木块和煤核,还不准孩子拣成材和新煤,主要是怕孩子去偷。他从小教育孩子“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凡事以公家为主,先人后己,不搞特殊化。红旗运输社主要是靠手推车搞运输,因此满院子都是手推车。即使这样,孩子拣煤和木头也不准用手推车运,只能靠孩子自己扛。一次,大儿子庄永红拣了一筐木头和煤核,正巧碰上马根盘带着工人们回社里,老马就把筐放在自己的手推车上,把它捎回社里,恰好被庄守新发现,误以为是儿子在占公家的便宜,就狠狠地批评了儿子,庄永红委屈地哭了。最后,马根 盘出面解释,这事才算过去了。 四 长春市四货运公司是1975年5月由朝阳区孟家、红旗两个运输社合并组成,归长春市交通局直接领导,所有制不变,原编制不变,经济核算以公司为基础。当时有职工670人,运营汽车39辆、挂车38辆、装载机3辆、马车75辆、手推车60辆,固定资产总额为235万元,当年完成运量725千吨,周转量10818千吨/公里。同年10月,庄守新被调到孟家车站联运办事处任负责人,这时,他工作上更加主动,如对马匹的管理,修马厩、钉马掌,都抓得很紧。庄守新不计较名利地位,能上能下,领导交给的任务能积极地去完成。工作有几次变动,他都坚决服从组织分配,工作极为认真,有一定的革命干劲和主动性。如:叫他管养猪种菜,他愉快地服从,并积极地想各种办法,亲自动手,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当副队长以后,叫他分管后勤,工作更加踏实肯干,领导方法也有所提高,工作上敢说敢管。有一装卸工原在一队是最不好管的,调到三队后,经过庄守新做一些思想工作,有所进步,能听从组织安排。庄守新就是这样,对待工作尽心尽力,对待同志满腔热忱,生活上是同志的良师益友,工作上是领导的好参谋。 70年代末,由于进行国民经济调整,压缩基建项目,运输部门开始注重经济效益,盲目调度和重复运输大量减少。多年来占公路运量第一位的基础材料比重下降,加之大量社会汽车和拖拉机流向运输市场,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货源不足的情况。为了解决运力大于运量的矛盾,庄守新建议四货运公司采取“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经营方针,后被公司采纳。加之公司制定、贯彻了《运输服务八项纪律》,采取了在运单上设置货主意见栏,与货主单位签订包运合同、单项运输合同等办法,提高了公司信誉。在货源组织方面,庄守新派专人长期“驻厂组货”,就地调度车辆,监督、检查、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巩固和开发了货源阵地,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同时公司实行“死分活值”和“固定工资加产量补助”的分配方法,也激励职工发挥潜能。1980年以后,除对原来的分配办法进一步完善,还在装卸工中实行了计件工资制。1981年进行了“浮动工资”试点,打破了大锅饭,体现了重奖重罚,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在庄守新等人的大力倡导下,四货运从1983年8月开始,改制汽车运车,到了10月改制了每台次可运3辆汽车的超长拖板车8列,陆续投入运输生产。到年底,出车200多台次,为东北的公主岭、四平、哈尔滨、丹东运送汽车600多辆,开拓了公路发运一汽商品车的新领域。1984年这个公司又改制5列超长拖板车,1985年超长拖板车增加到20列,1984年发运汽车2443辆,1985年发运汽车1766辆。辐射面延伸到青岛、北京、石家庄、济南、无锡、杭州、长沙、郑州、太原、西安、桂林等地。从1983年7月份开始,至1988年底,用汽车发运汽车7393辆,人力发送汽车10839辆,增加收入649万元,获利润196万元。庄守新工作上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一直以微笑面对。但对儿女们却总是一脸的严肃,教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要存在依赖性,树立凡事自己主动争取意识。到了80年代初,他的孩子逐渐大了,都要步人工作岗位,这时他自己不仅具有给儿女们找个好工作的能力,而且他的战友也都掌握着一定权利,找他们给个薄面是不会折回的,可他却从没有找过。他对儿女们说,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干部,但不能搞特权,我要对国家负 责。直到去世,他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一点财产,更没有为儿女们的工作打开一点方便之门。 到了1985年,庄守新主动提出离休,并征得了公司党委和领导批准。他的离休申请书这样写道:“我感觉到四化建设蓬勃发展,改革工作深入进行,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看到革命事业后继有人,作为一名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感到很欣慰。随着自己年龄增大,身体差,还患有肺结核、胸膜炎、风湿症等疾病,已经不适合做领导工作了,应该给年轻人让路,让他们发挥中坚力量,为祖国的建设多添砖加瓦。”离休后,他依然做着服务人民的好事,即使病魔缠身,他还坚持义务为交通局家属楼上供水(二次供水),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刻。庄守新是在1988年8月12日凌晨3点25分因患脑溢血去世的。他的一生没有高高的权利和地位,也没有享受过荣华富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他甚至连尽孝的机会都没有留给他的孩子们,就这样匆匆地离去,不给任何人添麻烦。可他“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的高贵品格,一直是儿女们学习的典范,更是世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