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楷( jie)(1911-1990) 字宣亭,界湖南村人。多才多艺多良善,深谙中医之道,写得一手好字,能拉出悦耳的二胡曲子,尤其是染布手艺远近闻名。群众口碑极好。刘楷一生平凡而多彩, 年轻时家境不富裕,有几亩薄田,根本不够一家人生活之需。于是,经营起刘家染坊,一门心思研究染布手艺。他染的布色泽鲜亮、纯正、不掉色,赢得周边村庄的群众慕名而来,染坊生意日渐红火,收入也比较可观。 刘楷精通中医,对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有着丰富的经验,每当乡邻来找他看病,无论染坊的生意有多忙,他都会热心为乡邻把脉问诊,看病、开方、送走乡邻以后,他才忙自己的生意。更让乡亲们感动的是,刘楷看病只开药方、从不卖药,也从不收费。不管是老相识,还是陌生人,他都会认真把脉问诊、诊断开方,并耐心嘱咐煎药和服药的注意事项。因为刘楷看病免费、医术又精,十里八乡的群众都来求医问药。刘楷思想进步, 乐于扶危济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刚刚30岁的他毅然加入筹粮筹款、支前抗战的队伍中。一次,抗日战争前线的物资紧缺,他和本乡的进步人士积极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并推着小推车连夜把筹措到的一万多斤粮食送到前线,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1947年,省委派两名工作人员动员他去济南工作。由于刘楷上有需要照顾的年迈父母,下有需要抚育的年幼子女,他没有去济南工作,但他仍然主动投入支前工作中。他常常教导子女,共产党的队伍是老百姓的队伍。只有跟共产党走,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解放后,刘楷又学会了西医,办起了合作医疗,社员生病,他根据病症,宜中医则中医,宜西医则西医,不仅瞧得准,而且治得好,成了本地有名的中西医医生。 1951年,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刘楷主动投身到基层建设中。这一年,刘楷接受县委的工作部署,支援浙江省建设,带领民工开挖人工河,完善当地的水利建设。在支援浙江农田水利建设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在工地现场,他夏天要适应当地的湿热气候环境,冬天要克服缺衣缺粮的困难,并协调好工地间的劳动、物资、衔接等各项事宜,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是,刘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求自己和其他带工的人员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把节省下来的物资用到民工的吃穿用度上,发动参与水利建设的民工克服困难,争分夺秒,如期完成了工程建设,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县委的表彰。任务结束后,刘楷也很少有清闲的时候。公社、生产队的公务时常会找到他。每年秋天,刘楷都会去区公所帮助征收公粮,一去就是两三个月。自家的染坊经营常常无暇顾及。 刘楷多才多艺,除了精通医术、精于染布手艺,他还写得一手大气洒脱的毛笔字,是界湖街公认的四大名笔之一(袁家大院袁顺斋,刘家染坊刘楷,赵家药铺赵仕恒,界湖北村李春焕)。公家的标语、群众的喜帖、商家的牌匾,他都有求必应。有时,熬到下半夜,才能完成“托咐”。特别是过年的 时候,很多乡亲都要请刘楷帮忙给写春联,他从不推诿,无论是内容、还是写字,他都会全心投入。每年进了腊月门,刘楷就会忙得不可开交,一家人也都跟着打下手,研墨、割纸、晾对联,每年都忙到大年三十下午。刘楷生在农家,从小纯真质朴、乐于助人,他把群众的口碑看得比财富更重要,把乡亲们的感情看得比名利更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