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锦堂(1918-1940),原名牟乃秀,字锦堂,五莲县洪凝镇陆家庄子村人。他自幼丧父,靠母亲和哥嫂抚养成人。由于他从小聪明好学,很受全家人喜爱,一家老小受苦受累,供他上了本村塾学和小学。后与本村牟志真、牟建华等相处非常密切,他们几个同学经常聚到一起,议论争取和平、民主、自由、平等的道理,对弱肉强食的黑暗社会和反动政府深恶痛绝,立志要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干一番事业。在议论中,只有十几岁的牟锦堂,总爱攥拳挺胸,表示要投笔从戎,当兵上前线杀个痛快。 牟锦堂为救国救民,从戎心切。1934年9月,年仅16岁的牟锦堂,只身到涛雒税警团当了一名税警兵。当了不长时间,他亲眼目睹了税警团内部的黑暗和腐败,与他心目中的当兵生活形成巨大反差,认为这里不是他真正向往的地方,因而很快离开税警团回到老家,寻找机会,从长计议。 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到诸莒一带,牟锦堂毅然决心投军抗日,但他在家乡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军队,大都打着抗日的旗号,干着祸害百姓的勾当,真正抗日的并不多见。他满怀一腔热血,到处寻找真正抗日的队伍。1938年夏,牟锦堂听说沂蒙山一带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打鬼子、救穷人,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和支持。为了弄清虚实,牟锦堂和牟志真徒步跋涉十几天,~路打听着来到沂水的岸堤,找到了八路军,在那里参加了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牟锦堂和牟志真在岸堤经过3个月的学习,被分配回家乡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年8月,他们首先介绍牟建华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到了9月,又发展牟建华、牟敦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继而先后介绍洪凝的厉保五、集后的杨均武等加入了党组织,并于10月份,在洪凝河南崖厉家店(厉保五家)成立了洪凝一带的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一中共洪凝乡支部,牟志真任书记,牟锦堂任委员。1939年1月,以中共洪凝乡为基础,组建了中共日照三区区委,牟锦堂任军事委员。不久,以陆家庄子村一带的党员为骨干,成立了一支由20余人组成的区中队,牟锦堂任中队长。 区中队成立后,队伍是拉起来了,可还没有枪支武器。牟锦堂召集区中队的骨干开会,部署如何夺取枪支武器,发动大家自己想办法搞枪。他带头只身向财主家“借”枪,到本村外号叫“五鬼子”的地主牟加宣家里,硬是“借”出一支二把匣子。其他队员也都采取不同的方法,各自搞到了枪支武器。区中队很快发展到30多人,在党的领导下同敌人展开了斗争。 1940年3月的一天夜晚,牟锦堂带领区中队的牟敦东、牟敦松、郑培连、牟乃成等人,趁黑赶了十几里远的夜路,摸到驻中至的敌伪据点附近干扰瓦解敌人。他们隐蔽在河南崖的树林子里,变换着位置朝敌人的炮楼放上几枪,再扔上两枚手榴弹,引得敌人一个劲地打机关枪。枪声一住,牟锦堂他们就向敌人喊话,开展政治攻势。炮楼里不时传出难听的叫骂声,接着又是一阵疯狂地机关枪声。这样反复多次,搞得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是八路军的大部队来了,龟缩在炮楼里乱作一团,一个个象惊弓之鸟,不敢轻举妄动。牟锦堂不仅是一名勇敢出色的军事指挥员,而且还是一名沉着多谋的政治工作者。有一次,顽军的一个副团长从陆家庄子村路过,在“五鬼子”家的油坊里吃饭。牟锦堂听说后,带上几名区中队队员,二话没说就来到“五鬼子”家的油坊里,向哪个副团长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八路军是真正抗日的队伍。这位顽军的“团副官”,只得连连称是点头,老老实实地接受教育。 事过不久,伪十二旅张希贤部千余人进攻郭家崖一带。我中共党组织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采取了相应措施侧击敌人。根据党组织的安排,牟锦堂率领区中队和自卫队,认真做好了迎击敌人的一切准备工作。他自己带领部分队员冲上郭家崖东岭,安排牟敦松、王建云等人,扛着“台杆子”埋伏在岭项的石坝墙后,自己率领牟乃兑、郑培连、牟敦东等人,绕过东北岭的“山神庙子”,顺岭西坡直插敌人的右侧。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后,只听四周枪声大作,毫无防备的敌人慌不择路,到处乱窜。牟锦堂居高临下,端起枪一阵扫射,十几个敌人便倒了下去,其他队员也都各自来了个实担演习。这时,周围各庄里的自卫队也都纷纷赶来,漫山遍野一片喊杀声,来犯之敌陷入重重合围之中,在驻地八路军和边区自卫团的夹击下,很快结束了战斗。 1940年初夏,反动道会门“万仙会”在日伪的支持下武装暴乱。根据党组织安排,五莲山区的党政机关干部、部队和已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一律撤往莒日公路以南抗日根据地。牟锦堂奉命南撤途中,突然接到上级指示,要他到沂水后方报到。在那里他被误定为“托派”,与日照三区区委书记牟志真、诸城县委书记乔志一等一起被错杀,时年仅22岁。1979年党组织为牟志真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