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云同志简介:

王步云,男,汉族,生于1926年9月,籍贯山西省代县雁门关镇西瓦窑头村。自幼家境贫寒,心怀报国之志,1943年2月参加抗日游击战,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成为了一名晋绥军独立第三旅九团警卫连战士,1946年到1948年参加过解放右玉、运城和晋中吴村战役。 1948年10月,在著名的“牛驮寨战斗”中,王步云作为晋绥军三旅九团炮兵连班长与战友并肩作战,奋勇抗击敌军。此战惨烈异常,王步云在战斗中不幸被弹片击中左臂,导致骨骼重伤,肌肉收缩功能受损,行动受限。战后,王步云经评定为“叁级乙等伤残”,1949年3月独立第三旅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第八师,王步云被任命为第二十四团炮兵连司务长,1949年6月中旬,第8师由山西太原到陕西省泾阳地区归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编入第2兵团先后参加了春季战役和陕中战役,歼灭国民党蒲城守军和富平自卫团;在乾县、礼泉地区抗击国民党军第82军向西安的反扑。 7月中旬王步云作为第三军的一员参加扶眉战役,会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第6军及第18兵团,将国民党军第18兵团部及3个军大部聚歼于渭河以北午井、罗局镇地区。7月下旬~8月初,第三军在陇东追击战中,攻占陇县,解放庄浪等城镇。 8月下旬王步云参加兰州战役,第三军主要任务是配合第4军攻占狗娃山国民党军阵地,尔后攻入兰州城西关,抢占黄河铁桥,切断了国民党守军之退路,歼其8000余人。9月1日向甘肃河西走廊进军。军长黄新廷率快速部队,于9月25日进占老君庙油矿(今玉门油田),使中国当时唯一的石油矿区免遭破坏。 9月下旬,第3军奉命停止西进,驻扎河西张掖、武威、酒泉地区执行剿匪肃特、维护社会治安、建立人民政权、参加生产建设等任务。1952年3军与第1军合并,第3军番号撤销。军部改编为西北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第7、第9师合编为第1军第7师,第9师师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15师师部,第8师与第1军第2师合编,第8师师部改编为华北空军第27驱逐师师部。一军与三军合并后,王步云任一军二师二十四团炮兵连指导员,经过四个多月的紧急训练,195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以志愿军一军入朝参战,隶属于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王步云入朝时任命为一军二师五团战防连政指。 第一军入朝后,正值志愿军发动夏季反击战,旨在通过军事行动配合停战谈判。第一军主要在西线战场活动,负责对美军和南朝鲜军队的防御阵地进行反击。第一军在夏季反击战中表现出色,善于利用夜间作战和近战优势,多次成功突破敌军防线。 在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中,第一军虽未直接参与金城战役的主攻,但在侧翼牵制敌军,支援第20兵团的作战行动。通过积极的战术行动,第一军有效分散了敌军的注意力,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停战谈判期间,第一军承担了防御任务,巩固阵地,防止敌军反扑。第一军在防御作战中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成功挫败了敌军的多次试探性进攻。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第一军继续驻守朝鲜,参与战后重建和防御任务。1953年10月王步云在朝鲜荣立三等功一次,1955年10月王步云被授予上尉军衔,任一军二师五团后勤处政协,1956年5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 1958年10月,根据中朝双方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部撤离朝鲜,第1军是最后一批回国的部队之一,回国后王步云随军在河南商丘驻防,1960年5月王步云被任命为五团炮兵营政治教导员,由于家庭情况的特殊,生育一子在朝鲜得病致残,寻医未果,王步云于1963年2月申请转业,分配至山西省代县商业局任教导员,1976年任县工会副主席,1981年任县人大常委,1983年任县工会教导员,1987年离休,1994年因病在山西代县去世,享年68岁。

纪念文章:0

主页管理:一军二师五团

我是王步云的晚辈

入驻晚辈
  • 一军二师五团
    一军二师五团
留言
首页
检索
我的